在地處西北的寧夏,打響了一場關于戰略性新型材料的“翻身仗”。鉭、鈮、鈹,這些聽上去很“小眾”的金屬,實際上廣泛應用于電子信息、航空航天、醫療等高端制造行業。鉭鎢合金、鈮鈦合金、鈹鋁合金……不同化學元素的組合,按照特定的比例,經過特殊的熔煉鑄造工藝,就能產出具備各種優異性能的新材料,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加速迭代升級。
36歲的謝垚大學畢業十余年來一直與“鈹”為伴。2014年,他作為高層次人才引進到位于寧夏石嘴山市的中色(寧夏)東方集團有限公司,那時鈹鋁合金的研究已經在進行中。
謝垚在工作中。(受訪者供圖)
“你看,鈹的枝晶如險峰聳立,鋁的基體似河谷蜿蜒——這是屬于材料科學家的浪漫。”謝垚透過電子顯微鏡觀察著鈹鋁合金的微觀世界。而這項“藝術創作”,打破了國外30年的技術封鎖,讓中國航空航天領域用上了自主可控的鈹鋁合金。
“鈹有劇毒,吸入會對呼吸系統造成傷害,每次實驗要穿專門的防護服,連續工作七八個小時,口罩壓痕成了‘永久勛章’。”謝垚介紹,團隊研發的高性能鈹鋁合金組織調控及智能化精密鑄造工藝技術體系,鑄造的鈹鋁合金力學性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我國鈹鋁合金材料保障的自主可控,并已應用于實際生產。
這位從寧夏南部山區小村莊走出來的材料科學家,用十余年青春填補國內鈹鋁合金技術空白。在他的科研版圖里,技術突破與產業升級始終同頻。
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的《自治區培育壯大新材料產業集群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將打造世界領先的鉭鈮鈹稀有金屬材料研發生產基地,計劃到2027年,規模以上新材料產業總產值突破2000億元。(記者 吳燕霞、陳一帆、馬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