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通過建立特高壓復雜多導體系統模型,首次開展全場域電場分析,提出了導線布置方案、線路對鄰近輸油輸氣管道的電磁影響防護措施。這些創新工作,使特高壓工程的電磁環境控制水平與常規500千伏工程相當。
相關資料顯示,工程項目在電壓控制上的創新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特高壓系統電壓優化控制;在外絕緣配置上的創新,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復雜環境下特高壓系統外絕緣優化配置,確保線路鐵塔重量降低64%、造價降低60%;在成套設備研制上的創新,改變了中國電氣設備制造領域長期從發達國家“引進技術、消化吸收”的發展模式,首次實現了中國創造;電磁環境控制研究實現了特高壓工程環境友好目標;系統集成研究形成了工程全套技術規范;試驗能力研究形成了國際上可試參數最高的高電壓、強電流試驗檢測能力,建立了完整的特高壓試驗研究體系。
目前,試驗示范工程共獲專利授權279項,其中發明專利96項,出版技術專著13部,發表論文370余篇;建立7大類77項國家和行業標準,為推廣特高壓交流技術奠定了基礎。
“可以說,依托項目,我國電力科技和輸變電裝備制造水平大幅提升,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改變了我國輸變電行業長期跟隨西方發達國家發展的被動局面,確立了在高壓輸電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項目第三完成人、中國西電集團副總工程師宓傳龍說。
從行業跟隨者變為引領者,這一為多少人所夢想著的事,首先在特高壓技術領域實現。在突破的過程中,公司明確的科技發展戰略、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發揮出巨大作用。
電力系統全數字實時仿真關鍵技術研究、裝置研制和應用
“電力系統全數字實時仿真關鍵技術研究、裝置研制和應用”項目獲200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電力系統全數字實時仿真關鍵技術研究、裝置研制和應用”是可應用于電網規劃、設計、運行多個專業領域的基礎性研究項目。項目組8年攻關,研制出世界上首套可模擬規模達1000臺發電機、1萬條母線,可同時進行大電網動態仿真和局部電網快速電磁暫態過程仿真的大型電力系統實時仿真裝置,為新的大型裝備接入電網研究、電力系統事故分析、實際電網背景下的電氣控制設備測試、電網運行和規劃研究(特別是交直流混合輸電大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及控制策略研究)等提供了工具,為電網安全運行作出了突出貢獻。項目成果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近3年累計銷售收入3000萬元,節省國家投資1億元以上;預計進一步推廣應用可節省國家投資10億元以上。
輸電系統中靈活交流輸電(可控串補)關鍵技術和推廣應用
“輸電系統中靈活交流輸電(可控串補)關鍵技術和推廣應用”項目,被授予200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以可控串補技術為代表的靈活交流輸電技術,代表世界最先進輸電技術的發展方向。它利用電力電子等先進手段提高電網輸電能力、提升電網安全穩定水平,適用于220千伏、500千伏、750千伏和特高壓等各電壓等級電網。本項目的成功創新,有力推動了我國交流輸電技術的創新進程和產業升級。截至2008年年底,我國自主研發的串補裝置已在國內外25條輸電線路上應用33套,總容量超過1087萬千乏。因采用該技術節省投資約40億元、節省線路走廊長達3200多千米。本項目成果在推廣應用的短短4年間,國內市場占有率已超過50%。
750kV交流輸變電關鍵技術研究、設備研制及工程應用
“750kV交流輸變電關鍵技術研究、設備研制及工程應用”榮獲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750千伏輸電技術是長距離、大容量、經濟高效輸送電能的高端技術。該項目已申請專利78項,已獲專利25項。其中,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17項,外觀設計專利2項;另有53項專利已獲受理。還形成了20項相關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