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處理器物聯網設備所使用的處理器與架構能定義設備性能,例如是否具備強大的安全與加密功能、能耗、技術是否夠先進足以支持某種操作系統、可持續(xù)更新的固件,以及嵌入式元件的管理代理者(management agent)。在硬件設計方面,必須就各種功能、硬件成本、軟件成本、軟件升級能力等層面進行復雜的權衡考量。因此,必須具備深厚的技術層面技能才能了解選擇不同處理器有何意涵。
物聯網操作系統像 Windows 或 iOS 之類的傳統式操作系統(OS),均非針對物聯網應用所設計。它們會消耗較多電力、需要速度快的處理器,某些狀況下則缺乏即時回應保證(guaranteed real-time response)等功能。它們的內存用量對小型設備來說過大,而且可能不支持物聯網開發(fā)人員所使用的芯片。因此目前已開發(fā)出各式各樣的物聯網操作系統,以滿足不同硬件印記與功能需求。
事件串流處理某些物聯網應用會導致必須即時分析的資料傳輸率升高。系統往往每秒鐘就會產生數萬個事件,某些電信或遙測(telemetry)案例甚至會達到每秒數百萬個。為解決相關需求,分散式的串流運算平臺(DSCP)因應而生。它們通常會利用平行架構來處理高資料傳輸率串流,以達成即時分析、型態(tài)辨識(pattern identification)等任務。
物聯網平臺物聯網平臺能將物聯網系統中諸多基礎架構元件捆綁(bundle)成單一產品。這類平臺所提供的服務可分為三大類:
(1) 低端設備控制與營運,包括通訊、設備監(jiān)測與管理、安全與固件更新;
(2) 物聯網資料的取得、轉換與管理;
(3)物聯網應用程序開發(fā),包括事件驅動邏輯、應用程序設計、視覺化、分析技術以及用來鏈接企業(yè)系統的配接器。
物聯網的標準與生態(tài)系統雖然精確來說生態(tài)系統與標準并不屬于技術范疇,但大部分終將具體化成為應用程序界面(API)。標準與相關應用程序界面都會變得極為重要,因為物聯網設備必須能夠互通與通聯,而且許多物聯網商業(yè)模式都仰賴不同設備與組織之間的資料分享。
制造產品的企業(yè)組織,可能必須開發(fā)出變種版的產品來支持多種標準或生態(tài)系統,同時因為標準會持續(xù)演化,新的標準與相關應用程序界面也將崛起,業(yè)者也要準備就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持續(xù)進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