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商情網報道 隨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勞動力成本上升,傳統制造業面臨著巨大壓力。以信息技術革命性突破為基礎的德國工業4.0在全球產生重大影響,為制造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響應工業經濟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網絡化的發展新趨勢,2015年以來國務院先后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頂層設計文件,這為我國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尋求新的動能做好了鋪墊。中國開始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型。
2016年3月15-17日,慕尼黑上海電子生產設備展(productronica China)將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E1、W1、W2館隆重舉辦。本屆展覽規模和品質將再次升級,來自31個國家的1,100多家展商集聚一堂,展示面積達62,000平方米,預計將有超過56,000名的行業精英和買家共赴此次盛會。
今年,慕尼黑上海電子生產設備展上再次匯聚眾多業內領軍企業,全面展示SMT表面貼裝技術、電子制造自動化與運動控制、線束加工和連接器制造技術、點膠注膠、焊接技術、元器件制造、電子生產材料等先進設備和尖端技術和創新解決方案,眾多展商將“智能制造”作為今年的展出重點。
慕尼黑展覽(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Thomas L?ffler評論到:“今年展會上,我們將看到更多的創新生產設備和智能制造解決方案,通過信息交互技術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制造,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

工業自動化開啟時代新篇章
任何一個崛起的國家都會遭遇用工成本的不斷抬高,而中國現在已經遭遇用工荒,發展機器人已經是一種潛力巨大的市場,近10年來機器人成本以每年5%的速度下降,而勞動力成本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前者的比價優勢愈發突出。近年來中國工業機器人每年新增裝機數量超30%。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僅2015年上半年工業機器人銷售額就達到11,275臺,銷量同比增長76.8%。在機器替代人工的時代背景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將緊扣中國工業4.0時代的嶄新脈動。
中國要實現“工業4.0”首先要解決自動化的問題,其中智能機器人非常關鍵。今年慕尼黑上海電子生產設備展中新設立了電子制造自動化和運動控制展區,向國內電子制造業同行展示國際先進的機器人技術。作為工業用多軸機器人的先驅,那智不二越(NACHI,W2館2100展位)首次參展就帶來了最新開發的、擁有世界最快動作速度的MZ04機器人,該機器人備有豐富的選購件,除了對應一般搬運用途的標準仕樣外,通過追加視覺傳感器、力傳感器、追加軸等選配件,可對應分揀、搬運、去毛刺、打磨、組裝、涂膠等各類用途。優愛寶(UIROBOT,W2館2316展位)將展出一款四軸SCARA機器人,可通過Wifi或藍牙實現人機交互。優傲(UNIVERSAL ROBOTS,E1館1500展位)和發那科(FANUC,E1館1100展位)也將帶來多款在世界知名電子生產企業得到廣泛應用的拳頭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