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錯失了全球移動芯片的商機,成為一家“觀眾”,坐觀聯發科和高通爭奪市場。在此之前,全世界使用英特爾凌動處理器(Atom)的手機型號本來就寥寥無幾。日前,壞消息傳出,英特爾手機芯片最重要一家大客戶——華碩電腦將大幅度減少英特爾訂單,將采用聯發科和高通的芯片。這意味著英特爾在手機應用處理器領域,正在變得可有可無。
據美國財經投資媒體Fool引述臺灣媒體報道,華碩電腦一直是英特爾芯片產品的堅定盟友,華碩是全球五大個人電腦廠商之一,自然每年采購海量英特爾電腦處理器。另外,雖然是遲到者,但是華碩也進入了智能手機領域,其推出了Zenfone系列安卓手機,絕大多數搭載英特爾凌動處理器。
不過,華碩已經決定減少英特爾手機芯片采購訂單,更大規模采用聯發科和高通的產品。
據臺灣媒體稱,2016年,華碩采購英特爾手機芯片將會減少一百萬套,數量將會低于500萬套。下降幅度將近17%。
在之前的投資者會議上,華碩公司表示2016年將會生產2500萬部智能手機,同比增幅一成到兩成。另外在中國大陸手機市場,廠商競爭十分激烈,華碩已經決定避開大陸,將精力投放到印度市場,迄今為止,華碩已經在印度銷售旗下全部安卓手機。
按照500萬套計算,未來英特爾在華碩智能手機芯片的比例將縮小到兩成左右,其余份額將流向高通、聯發科這兩家巨頭。
華碩為何要進一步遠離英特爾移動處理器?最根本的還是產品性能問題。英特爾面向中端和高端手機發布的芯片平臺名為“Moorefield”,該平臺首次發布是在2014年二季度,而在2015年三季度,這一產品的速度進行了小幅的提升。
作為對比,聯發科和高通兩家在移動處理器展開了白熱化的競爭,每隔一段時間就推出性能更強大的處理器。面向中端和高端手機,聯發科和高通都已經推出了大量整合型系統芯片。
除了CPU、顯示芯片方面的指標提升之外,高通和聯發科的產品還能夠提升智能手機的更多功能,比如攝像頭信息處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