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渝北區與西亞斯集團以及重慶郵電大學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共建的大數據學院將設置大數據及其關聯產業的技術、管理、金融三類課程方向,以技術支撐研發、管理支撐創業、金融吸引風險投資。
該學院將采取“境內+境外”、“線上+線下”、“教學+實訓”及國際協同招生與實作、教學/研發/孵化一體化運作、跨國公司定制培養等多樣化培養方式,并將重點運營發展兩大功能體系:一是職業培訓及研究生培養,重點開展大數據產業相關的短期或中期職業資格培訓;二是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與產業孵化,三方共同推動與美國亞美迪集團(Plug&Play)及微軟、IBM、Oracle等跨國公司合作,構建“大數據學院+跨國公司+專業管理團隊+投資基金+公共平臺”五位一體創新創業導師級人才培養及產業孵化平臺。
除人才平臺外,數據谷還將打造一系列科技智慧支撐平臺,包括建立大數據成果交易平臺,提供大數據技術與產品檢測、認證、中試、知識產權、成果交易全流程服務;布局國際電商展示體驗中心,打造國際精品與前沿科技產品O2O新型商業形態;打造跨境第三方支付平臺,整合跨境支付、交易認證、國際結算及產業鏈金融平臺體系,從而為企業提供金融結算服務等。
“這些智慧平臺的建立,將為數據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吸引企業加快入駐,帶動數據谷高速發展。”汪小平介紹,目前,數據谷已簽約企業14家,擬簽約企業20余家,年內入園企業有望達到50家。
根據規劃,預計2017年,數據谷將基本建成,初步形成科技、生態、人文、智能的大數據谷園區,屆時將完成項目總投資約126億元。
到2020年,數據谷將引進龍頭企業30家、核心企業300家、配套企業10萬家,創造千億級產值,年稅收貢獻達40億元。預計到2025年,數據谷將完成大數據產業集聚,創造2000億元產值,從業人數達4萬人,年稅收貢獻約80億元,帶動渝北經濟轉型升級。
推進重慶大數據產業發展
“數據是一種重要的商業資本,我們通常講是1元錢的數據進來,10元錢的數據出去。”仙桃數據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虛擬金融和電子商務的崛起,國際化正日益由樞紐中人和貨物的“大進大出”升級為人、貨物、資金和數據的“大進大出”。
“大數據的運用可以實施精準的營銷,不斷發現商機。”數據谷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從各種各樣類型的數據中快速獲得有價值的信息,可以有助于企業提高利潤、削減成本、改善服務質量。有分析顯示,在充分利用大數據的條件下,零售商可以實現近60%的利潤增長,制造商可降低50%的成本。
除商業應用外,大數據應用在政府公共管理領域同樣潛力巨大,當前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開始利用大數據進行醫療健康、食品衛生、道路交通、地質災害、社會輿情、國防安全等服務。
“大數據產業對重慶經濟將帶來兩個直接轉變:一是改變市民的工作模式和生活模式;二是帶動其他產業發展,推動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市經信委軟件處負責人介紹,去年,我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實現收入1350億元,隨著未來大數據運用深入到生活和管理的方方面面,重慶大數據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仙桃數據谷正是通過打造這樣一個數據平臺,形成集數據感知、數據存儲、數據挖掘、數據分析為一體的大數據全產業鏈生態圈,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數據產業基地,推進重慶大數據產業發展。”汪小平介紹,隨著一系列大數據巨頭入駐園區,還將帶動一大批跨境電商、云計算等領域的上下游產業鏈企業進入,數據谷將成為產值超千億美元的大數據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