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電子技術展覽會Automotive World China 2016 將于2016年8月30日-9月1日在深圳會展中心盛裝啟航!展會將面向中國市場,從設計到制造,高質量呈現汽車電子的前沿技術與應用。汽車電子市場這兩年可謂是發展得如火如荼,但市場前景卻未必是一片藍海。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汽車電子市場正面臨著哪些巨大的挑戰,而其相對應的發展規劃又有哪些。
一、市場面臨挑戰
(一) 核心技術產品的可靠性尚無保障
汽車電子的核心技術主要是控制系統。國內核心汽車電子研發還比較弱,一些科研院所在大型駕駛模擬器、ABS、EPS、VDC等領域的應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階段性進展。沈陽自動化所專為客車開發的RSI系列CAN總線電子控制模塊,包括儀表總成電子控制單元、燈組控制模塊、組合驅動模塊等,已成功應用到某企業客車的CAN總線裝備上。但同時,國內汽車電子的核心技術產品在質量上和可靠性方面還不穩定,因為沒有受到市場長期的檢驗,所以很難保證能夠與國外廠商展開競爭。
汽車質量關系到人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因此國外對汽車相關零部件的研發十分慎重,從設計方案、元器件的選型,到整個研發過程都有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因此研發周期相對較長。中國的汽車電子還處于起步階段,對汽車電子的研發和生產的質量控制認識不足。
(二) 機械與電子技術尚需有效結合
國內汽車電子行業存在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汽車電子技術與傳統機械技術尚未很好的結合。車載電子產品如音響、GPS等與汽車整車性能關系不是十分密切,因此多數企業都把車載電子產品作為“敲門磚”,而電子控制系統則是附加值和技術含量相當高的產品,所以多數國內企業不敢輕易涉足。
在汽車機械技術方面和電子技術的結合方面,本土企業做得比較差。不懂發動機就很難設計出性能良好的EMS,如果不懂汽車底盤、變速器,也很難做出相應的汽車電子產品。國內有很多有實力的生產發動機零配件的企業,但是在電子技術方面的實力比較弱,屬于本土廠商自己研發的尖端產品為數不多。
(三) 與整車企業缺乏溝通合作
全球最大的汽車電子設備供應商,往往都與核心汽車制造企業有穩定的OEM供貨關系,甚至是資本上的連帶關系。例如,德爾福是通用汽車的主要供應商,偉世通則是福特公司的最大供應商;博世公司是德國大眾的最大供應商;日本電裝則是豐田汽車集團公司下屬的最大零部件生產企業。因而,從這個意義上講,隨著中國本土的汽車品牌及生產商日益壯大,汽車電子應該積極從產業整合的高度與汽車制造商形成穩定和合理的技術分享機制。與此同時,汽車制造商也應該利用其更加強大的技術與資本能力建立自己的汽車電子技術研發平臺,從而將研發和OEM生產結合在汽車工業發展的進程中。
而這一方面正是國內汽車電子企業的薄弱點,也是其核心技術發展緩慢的關鍵所在。
二、汽車電子產業規劃構思
根據《2016-2020年中國汽車電子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中的觀點,汽車電子技術是汽車的核心技術,汽車工業技術進步和創新的70%源自汽車電子技術的發展。因此,汽車電子產業要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必須制定專項發展規劃,鼓勵和支持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