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巨大,醫療器械和診斷試劑年均增速可達到25%以上,高于藥品行業的增長。來自海關的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國內醫療器械進出口總額達到182.72億美元,同比增長8.85%,而進口額81.65億美元,同比增長8.99%,進口的醫療器械產品以高值耗材、CT機、磁共振儀和植入性醫療器械等為主。
這意味著,中國依然在高端、大型醫療設備上依賴于進口。事實上,通用電氣(GE)、飛利浦、西門子三家跨國企業就壟斷了國內CT、核磁共振、PET-CT等大型高端醫療設備市場的70%。本土醫療器械企業雖有約1.6萬家,但只有邁瑞、東軟等為數不多的企業發展較好。
不過情況正在生變。近年來,中國針對上述情況發布了一系列扶持本土企業的政策,2015年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就將高端醫療器械發展提至國家戰略的高度,重點內容包括提高醫械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發展影像設備、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耗材,實現生物3D打印等新技術的突破與應用等。
2014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去一家成立不久的本土企業上海聯影醫療考察,這家公司從事高端醫療影像設備及其相關技術研發、生產、銷售。這次考察被認為是向市場釋放了一個明確的信號,中國政府要加速高端醫療器械的國產化。
目前,擺在國產醫療器械企業面前最大的難關就是技術突破。例如磁共振成像技術就基本被GE、西門子和飛利浦三家壟斷,西門子與聯影爭奪的就是一種磁共振超導磁體集成線圈的專利。除了技術,對廣藥白云山來說,切入這個新領域還面臨拓展新的銷售渠道、整合資源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