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強調“硬制造”,美國側重“軟服務”,日本突出人工智能……在世界經濟增長前景持續暗淡的背景下,全球工業4.0革命已在漸進式發生。這次革命并非單一技術引領,而顯示出不同技術、要素融合的特征。
相比發達國家,中國的工業4.0革命差距依然較大,只有在打破認識誤區、全體系轉型升級、實施路徑、主導力量等方面努力,才能搶占新一輪工業革命先機。
工業4.0激活全球經濟
7月1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最新預測”顯示,2016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1%,2017年將增長3.4%。這一預測比今年4月份的數據均下調了0.1個百分點,意味著全球雖在緩慢復蘇,但下行壓力較大。
在金融市場動蕩加劇、世界經濟增長前景黯淡的同時,傳感器、機器人、3D打印、物聯網等新技術卻層出不窮,推動智能制造和工業創新不斷發展,又給世界經濟帶來新的希望。在增長乏力與技術革新交織的背景下,業界認為,工業4.0革命或將成為拯救全球經濟的良方。
在今年1月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第46屆年會上,與會者普遍認為,新一輪工業革命已在漸進式發生,主要的關鍵詞可以概括為融合、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服務等。在這個過程中,“服務”扮演著比前三次工業革命更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個性化服務。特別是制造與服務的融合,成為工業4.0的突出特征。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說,當前,全球已經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早期階段,不斷涌現的新技術將對全球產生顛覆性影響,甚至撼動人類對自我的認知。
微軟創始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領軍人物比爾·蓋茨表示,人們正迎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特征是各項技術的融合,其中數字領域的創新可能繼續領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