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元器件、通訊設備、量子通信網絡運營及專網應用服務四個環節將形成我國未來量子通信產業鏈。
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酒泉升空,引起全球關注。中國率先在這一領域的突破,將催生量子通信千億市場,引發世界新一輪的通信技術研發競爭。量子通信產業鏈主要包含元器件、通訊設備、量子通信網絡運營及專網應用服務四個環節。這其中,無論哪一個環節都充滿商機。
各國紛推星地計劃
中國量子通信衛星先行一步
2008年,歐盟發布《量子信息處理與通信戰略報告》;隨后歐盟啟動量子通信技術標準化研究,并成立“基于量子密碼的安全通信”工程。目前,歐盟計劃啟動10億歐元的量子技術旗艦項目,旨在建立極具競爭力的歐洲量子產業。
美國同樣積極,美國國防部支持的“高級研發活動”計劃將量子通信應用拓展到衛星通信、城域以及長距離光纖網絡;NASA也計劃在其總部和噴氣推進實驗室 之間建立一個直線600公里、包含10個骨干節點的遠距離光纖量子通信干線,并計劃拓展到星地通信。在美國國防部2013年到2017年的科技發展計劃 中,量子信息與控制技術被列入六大顛覆性研究領域。它將IBM、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中科大、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日本NTT公司列為該領域重要研究 機構。
2014年,全球最大的獨立科技研發機構美國Battelle公司提出商業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規劃,計劃建造環美國的萬公里量子通信骨干網絡,為谷歌、IBM、微軟、亞馬遜等公司的數據中心提供量子通信服務。
日本也提出了量子信息長期戰略。日本國立信息通信研究院計劃在2020年實現量子中繼,到2040年建成極限容量、無條件安全的廣域光纖與自由空間量子通信網絡。
世界各國都在準備或已開展星地量子通信計劃,其中包括美國NASA的PhoneSat計劃,奧地利聯合歐空局開展的“Space-QUEST”實驗計劃等。但中國的衛星先行一步。
中國發力后程趕超
量子通信產業化正在國際上擔當領跑者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