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通通訊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成立。這是繼此前高通參與投資中芯長電、助力中芯長電量產配套14nm 的晶圓凸塊,高通(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落戶貴州貴安新區,貴州華芯通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揭牌成立,以及中芯國際宣布量產高通驍龍410/425芯片之后的又一重大舉措。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上海外高橋自貿區的高通通訊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擁有半導體測試設施。
吃驚之余,我認為,高通多年來以芯片設計、銷售和專利授權為主營的業務,如今涉水制造領域,尤其是在中國布局其制造業務,意味深長。在我看來,高通此舉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影響:
一、助推中國半導體產業升級提速
2000年的18號文件鼓勵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中國半導體行業打開新局面。而2014年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再次指明集成電路產業對于中國科技發展的重要性。
其中指出,“集成電路產業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
近年來,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等熱點迭起,但是這些并不能掩蓋半導體產業的光芒,這些熱點的爆炸性增長不但襯托出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也推動著半導體產業的快速發展。放眼當下,全球半導體產業正在進入一個全新的調整期。
2016年,半導體產業正在發生巨變:
軟銀以320億美元巨資收購ARM;英特爾把原來的鐘擺模式“更改”成為36個月同時更新制程與架構,而且還宣布將代工ARM處理器;AMD期待借助ZEN翻身;更值得關注的是,今年7月底,中國高端芯片聯盟成立……
對于中國市場,高通也是掏了心窩子,使出了“洪荒之力”。很大程度上,此次舉措展現了高通持續投資并積極助推、參與提升中國半導體專業能力的戰略意圖。
Qualcomm中國區董事長孟樸表示,“Qualcomm Technologies始終致力于完善我們在中國的制造布局,成立高通通訊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再次展現了我們對此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