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成功,離不開各種精密儀器的支持。據悉,飛船上結構與機構、熱控、測控、儀表與照明及環空生保這5個分系統的43臺套產品是由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510所)研制和生產的,這些設備起到保障飛船在軌的正常運行和宇航員生命安全等重要作用。
艙門檢漏保障宇航員生命安全
除了已經發射成功的空間實驗室、神舟十一號飛船之外,未來還將發射貨運飛船,新一批航天員又將隨飛船升空,完成萬眾矚目的載人航天任務。在載人航天工程中,航天員要在太空飛行多天,期間要經歷多次穿艙活動,都需要打開和關閉艙門。航天員在艙內要生存,維持其正常生活的氣體不能泄漏,艙門是否密封良好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精準快速檢測艙門的密封性至關重要。艙門檢漏儀作用就是檢測飛行器艙門是否關好達到密封狀態,因為在太空環境中一旦艙門沒有關好,而航天員在艙內脫下航天服后果將非常嚴重。怎樣才能確定艙門關閉嚴密呢?艙門檢漏儀就應運而生了,它像一個反應靈敏的“安全衛士”,通過內部的傳感裝置,感受壓力和溫度的變化,在短短幾分鐘之內判斷出艙門是否關閉完好,并向航天員發送出“艙門關閉好了,可以脫下航天服”這樣的確認信息。
早期的飛船采用整艙加壓,監測艙壓變化來檢測艙門的密封性,這種方法準確、可靠,但耗時較長。對于早期無人飛船任務影響不大,對后續載人飛船分秒必爭的航天員空間試驗任務來說影響較大,會浪費大量時間,迫切需要改進檢測手段,縮短檢測時間。510所宇航機電產品事業部研發的艙門快速檢漏儀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研發成功,實現了對艙門和對接面的快速、準確檢漏,填補了國內在該領域的空白。目前,艙門快速檢漏儀已成為載人航天飛行器的“標配”設備,為航天員艙內活動提供堅實的安全保障,可以說艙門快速檢漏儀就是航天員生命的保障者。
未來幾年,我國將在太空中建成自己的空間站,510所艙門快速檢漏儀在載人飛船上的成功應用為空間站等后續航天器艙門和各種對接密封面檢測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510所的艙門檢漏儀將繼續在我國未來發射的航天飛行器上發揮“門神”的作用,為載人航天飛行器保駕護航。
為神舟儀表制作“救生衣”
隨著神舟系列飛船和天宮空間實驗室的成功發射,我國掌握了天地往返、航天員出艙和空間交會對接三大關鍵航天技術。大家也許能從電視的轉播畫面上看到,神舟十一號飛船上有著數量眾多的儀表,這些儀表都要求非常精密和精確,不能出一絲一毫的問題,否則后果就不堪設想。
但是在飛船發射的過程中會產生巨大的振動,那么是什么保證這些儀表不受這巨大振動的影響的?這就要說一說由510所科研人員研制的神舟系列飛船儀表板減振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