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源生表示,高鐵的快速發展也將為傳感器帶來巨大市場。按照國家規劃,到2030年鐵路運營達20萬公里(2015年為12.1萬公里),其中高鐵運營達4.5萬公里(2015年為1.9萬公里),當前中國高鐵安裝有數量龐大的傳感器,來完成對車輛、軌道線路、自然環境等的監測。隨著中國中車“軌道交通安全保障技術項目”(高鐵“金鐘罩”項目)的研發,未來傳感器數量可能將增加30%至50%。
其次,技術將拉動傳感器產業快速發展。隨著電子、材料、物理、化學等多方面發展,特別是MEMS工藝技術的成熟和應用,滿足市場需求的多功能、微型化、數字化、系統化、網絡化、智能化傳感器不斷涌現,形成傳感器發展新動能。
最為重要的是政策推動。據郭源生介紹,“十三五”規劃中已將先進傳感器列為戰略發展重點;接下來,工信部《智能傳感器產業三年行動指南(2017-2019年)》即將出臺,該行動指南明確產業發展目標和方向就是傳感器的智能化,并制定了產業發展路線圖,確定了MEMS工藝和集成電路工藝相結合的產業發展路徑,以及以市場應用為主導的政策扶持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