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5G將改變社會的說法,業界很多人士認同這種說法。作為已經在5G研發路上的我們,更多人關注的是5G將會給社會帶來哪些實質性改變?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移動通信的發展從1G到4G都是面向個人的通信,但5G不僅帶來更寬的帶寬、更高的速率,5G更大的發展在于它所定位的應用場景、產業應用和大量未知的應用創新。
對于5G的應用場景,鄔賀銓指出,主要定位于以下兩類:
一是低時延、高可靠。主要面向的應用目標是高鐵,未來要保證500公里時速下流暢的通信。另外是實現車聯網,將來利用5G幫助我們避免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此外,現在比較時髦的VR、AR,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不僅依賴于高帶寬,還要延時少,未來AR、VR蘊藏巨大的產業應用。
二是低功耗、大連接。5G的目標是一平方公里支撐100萬個傳感器,物聯網節點能聯到網上,這是非常高密度的大連接。在節點上,之所以要面向物聯網,這是為了適應現在提出的工業4.0、產業互聯網、智慧城市,這些都需要大規模的傳感器。而現在的物聯網一般都是碎片化的,未來智慧城市需要實現大片連接,5G可以支撐起這類連接。
“這些是5G設計的應用場景、目標,當然在產業的應用,消費者之外的應用也未必等到5G才開始。”鄔賀銓說,現在國家在推“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也是想辦法把4G應用到產業上。現在電子商務的移動化已經很明顯,一些大平臺的訂單超過八成都是移動終端發起的,將來隨著5G時代移動終端能力更強、帶寬更強,終端會連到云上,它能做的事情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