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款來自公安部一所基于拉曼/離子遷移譜的易制毒化學品核查儀通過驗收,該課題成果檢測儀器可以檢測種類包括20種易制毒化學品及15種毒品,對易制毒化學品電子證書的檢測時間小于3秒,對易制毒化學品檢測時間小于10秒,已在多個地區使用。
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在北京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組織專家對“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查緝、管控毒品違法犯罪核心技術與裝備研究”項目“易制毒化學品運輸管控檢驗技術與裝備研究”課題進行驗收,驗收專家組由來自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北京理工大學、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浙江警察學院、北京工業大學等11名專家組成,浙江大學周建光教授擔任組長。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公安部禁毒局和來自內蒙、河南、天津、浙江的一線專家、課題承擔單位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和課題參與單位中科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研、財務審計相關人員共40余人出席了會議。
公安部禁毒局辦公室副主任劉銘介紹了當前全國制毒違法犯罪情況,制毒物品非法加工制造注入制毒渠道問題屢禁不止,易制毒化學品非法流向境外制成毒品后販運回境內的犯罪活動日益猖獗,對此國家禁毒委高度關注,將五省10個縣(區)列入制毒物品犯罪警示地區,積極部署開展為期半年的專項打擊行動,有效防止易制毒化學品流入非法渠道,破獲了一大批制毒物品犯罪案件,繳獲易制毒化學品1000余噸。
驗收專家組聽取了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王青研究員、李彬副研究員對項目執行情況的匯報,觀看了課題成果應用視頻,與會專家現場觀看了本課題研制的基于拉曼光譜技術研發的易制毒化學品核查儀現場演示,審閱了相關技術及財務材料,并經過質詢與認真討論,專家組按照《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管理辦法》和《“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公安項目驗收工作實施細則》的要求,一致通過驗收。專家組認為該課題研制了基于陶瓷材料一體化雙模式漂移管的離子遷移譜易制毒化學品檢測儀器,提出了基于聚類柱狀計算法對離子遷移譜峰識別方法,具有原創性。融合了自主開發的現場拉曼光譜∕離子遷移譜分析檢測技術、隱形矩陣復合碼防偽技術和信息管理平臺技術,實現了易制毒化學品人、車、物、證全方位的精準管控與軌跡溯源,創新了易制毒化學品管控綜合管理模式。課題成果已轉化為產品,在國內外獲得推廣應用,為打擊毒品、易制毒化學品違法犯罪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了解,該課題旨在通過易制毒化學品現場快速查驗、電子證書機讀防偽識別等多項技術研究,研制開發易制毒化學品的軌跡綜合查驗設備與運輸查詢管控平臺,實現對易制毒化學品的現場檢驗與化學成份分析、對易制毒化學品的攜帶排查與整車排查以及進行易制毒化學品電子證書信息與實物、車輛的比對。該課題研究成果將有效解決易制毒化學品在申報、運輸、使用中與實際情況不符而無法查驗的問題,有效杜絕易制毒化學品在運輸、使用過程中被掉包或非法流失等問題。同時軌跡綜合查驗設備與物聯網應用技術的結合還可實現對易制毒化學品軌跡的實時查詢與監管,并建立易制毒化學品軌跡綜合信息的獲取與管控查詢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