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持續向縱深推進,科研工作者頻頻收到“福音”。而政府工作報告一句“落實科研經費和項目管理制度改革,讓科研人員不再為雜事瑣事分心勞神”,更是讓科研工作者直呼“暖心”。
近年來,國家頻頻出臺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科研經費管理“松綁”尤其是科研儀器設備采購放開自主權,牽動著全國科研工作者的神經,也使得“科研經費管理”成為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的熱門話題。
一顆“定心丸”
“我分管科研工作,對于科研儀器設備采購,有太多感觸。”兩會期間,安徽省政協副主席、安徽農業大學副校長夏濤在接受采訪時直言,“科研經費管太死”的問題,曾困擾他多年。
數十年的農業研究,少不了和各種科研儀器打交道,在夏濤看來,科研儀器設備采購“管太死”不利于解放生產力。因此,他曾在多個場合呼吁給科研經費管理“松松綁”,“應該增加科研工作者在科研儀器設備采購中的自主權。”
就在去年11月,財政部發布的《關于完善中央單位政府采購預算管理和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儀器設備采購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將科研儀器設備采購權限下放到了一線科研工作者手中。
和夏濤一樣,全國政協委員王向朝也對科研經費“松綁”感觸頗深。在談及政府工作報告“完善對基礎研究和原創性研究的長期穩定支持機制”時,他直言,這對從事基礎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是福音。“報告提出‘落實科研經費和項目管理制度改革’,給科技人員吃了定心丸,解決了科研人員的后顧之憂,不再為雜事瑣事分心勞神,可以心無旁騖搞科研。相信這些好的政策一定可以很好落實,充分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促進我國科技進步。”
“采購周期沒那么長了,科研工作者組織科研儀器設備采購時間的靈活度加大了。”當被問及政策落地帶來哪些變化時,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副所長周玉梅脫口而出。
記者了解到,繼中央高校及科研院所下放科研設備采購自主權后,安徽、福建、廣西、重慶等地也陸續出臺相應政策,簡化科研儀器設備采購流程,下放科研采購自主權。
不過在全國政協委員、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胡剛看來,頂層設計雖好,但在落地過程中卻不盡如人意。“《關于完善中央單位政府采購預算管理和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儀器設備采購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最后一句話是‘各地區可參照本通知精神,結合實際,完善相關管理規定’,因為不是強制規定,所以很多省市至今也沒有結合文件精神出臺相應的政策。”胡剛告訴記者,省屬高校同樣承擔了很多科研項目,科研經費也亟待“松綁”。
“一管就死、一放就亂”?
“大家總有一種誤區,覺得科研經費的自主權一旦下放,科研人員就會亂花錢。”周玉梅委員認為,公眾需要轉變一下觀念。“法人機構運行有其規章制度。單位的內控制度建設今時不同往日,已經很完善了。國家也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科研機構也加強了內部管理,包括各級審計的加強——重大項目實施后每個項目都有財務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