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十分優越,其他巨大的行星將危險的物體從我們身邊拉開。上一次嚴重的撞擊發生在1908年,一顆小行星同樣撞擊了俄羅斯,導致了一場里氏5級的地震。由于撞擊地點非常偏僻,只導致了一人死亡。如果這顆小行星在4小時47分鐘之后撞向地球,它將直接落在圣彼得堡,當時該城市的人口超過一百萬。
現在科學界的主流意見認為,在6600萬年的白堊紀,由于一顆約10公里寬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當時繁盛的恐龍滅絕。這顆小行星落在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現在該地點被稱為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據估算,此次撞擊的能量相當于10億顆廣島原子彈的威力,導致了一系列化學反應。
NASA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科學家試圖找出一種避免類似災難的方法。從1998年開始,NASA就在資助對所謂“近地小行星”進行分析歸類的項目。不過,預計在2016年9月發射的一項任務將改變人類與小行星的關系。
“如果一塊足夠大的物體撞向地球,那將是非常糟糕的一天,”斯蒂芬·喬利說,“我們需要找到靠近這些近地物體的方法,我們要做的就是改變它們的軌道。”
OSIRIS-Rex是一個載人航天器,它的目的地是小行星101955(Bennu)。這顆小行星很有可能在22世紀末撞向地球。NASA目前監控的小行星超過1400顆,它們都有可能給地球帶來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