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工業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實驗中心主任鄭大威利用拉曼光譜的特性研發出了先進的檢測技術,可以在幾分鐘內快速測出瓜果蔬菜上的生長激素、殘留農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這一技術在之前的“三聚氰胺”事件中已經得到有效驗證。目前,鄭大威帶領著團隊還在進一步深入研究拉曼光譜,將它引入癌癥早期篩查,造福更多的人群。
拉曼光譜雖微弱卻敏感
一束光,看似是黃白色,但經過棱鏡的折射,可以看到赤橙黃綠青藍紫,五彩繽紛。在大自然里,其實還有大量我們看不見的“光”:紅外線、紫外線……它們同樣可以通過光柵分離,按照波長、頻率不同分成一道道光譜。拉曼光譜就是其中的一種。
“光是有能量的,不同的波長對應不同的能量,投射到不同的物體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比如紫外線就可以殺菌。”鄭大威說,這就好比不同尺寸的小石頭去擊打不同厚度的玻璃,小石頭能擊碎薄玻璃,大石頭能擊碎厚玻璃,“它們中間建立著一種微妙的對應。如果我們能利用這種對應,確定標準參照,就能溯源鎖定它的對應物。”鄭大威說,拉曼光譜的一個特點恰恰就是能夠反映分子結構的特性,自從上世紀20年代被發現以來,很少有人摸清它的奧妙。
進入新世紀,拉曼光譜迅速走紅。“拉曼光譜的能量非常微弱,但卻非常敏感,特異性強,因此特別適合進行快速篩查檢測。”鄭大威說,學界意識到這一前景,爭相開始做應用研究。他也是其中一個,1980年考入北工大環境監測專業,打下了扎實的化學分析基礎。1996年鄭大威就開始做光譜研究,進入了拉曼光譜研究的前沿。
“火眼金睛”檢測三聚氰胺
光譜是光線經過色散以后的頻譜,聽不見摸不著,似乎很枯燥,但鄭大威研究得很投入,一干就是20多年。如何讓微弱的拉曼光譜發揮“火眼金睛”的作用,他合成的增強試劑能將拉曼散射的強度放大10萬倍以上。這樣,任何物質中的異樣成分,即使是細小如分子,都無所遁形。
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中,鄭大威與合作企業應用便攜式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儀小試牛刀。鄭大威回憶說,此前國內監測奶粉是否合格的一項重要指標就是蛋白質,具體就用氮元素含量來體現,這給了一些不法商家以可乘之機,他們在普通奶粉里摻加根本不能被嬰兒吸收的三聚氰胺,大幅提高氮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