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耗國,近年來在電子科技方面發展迅猛,然而半導體行業與美國仍有很大的差距。
2017年1月6日,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PCAST)發表了一份報告稱,中國的芯片業已經對美國的相關企業和國家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并建議美國總統下令對中國的芯片產業進行更加嚴密的審查。這并非美國首次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布類似言論,側面說明中國在半導體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并正在逐漸崛起,確實引起了美國的注意及恐慌。
5月9日,日本《日經中文網》發表題為“中國與美國的半導體爭奪”的評論文章,指出“中美圍繞半導體的霸權爭奪”是當今半導體市場的主流趨勢。雖然在半導體領域美國明顯領先,但令美國擔憂的是這種優勢“遲早有一天會受到來自中國攻勢的威脅,并有可能對帶來創新的產業生態系統構成破壞”。
文章指出,對這一趨勢表現出擔憂的當事人之一是臺灣。臺灣企業在大陸建立半導體工廠之際,需要經過臺灣當局的批準。而且這些臺灣企業被禁止在大陸相關工廠引進最尖端的生產工藝,只允許引進落后1代的技術。
文章強調,死守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導地位是美國各黨派一致的想法。雖然中國方面進行反駁,指出中國在技術工藝方面落后3代,對美國構不成威脅,希望美國不要害怕中國的舉動,歡迎美國廠商也積極在中國投資獲得利潤,但美國的態度至今并未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