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億萬富翁尤里·米爾納和英國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啟動了一項“突破攝星”計劃,預計2038年左右向離我們最近的恒星——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發射一臺納米飛行器,并以光速15%到20%的速度航行,從而保證在幾十年時間里抵達目標。
這項任務也將完美地使用AI技術——其可以獨立找出星系中的行星,判斷如何將飛船送入合適的軌道,同時分析該收集什么類型的數據,進而辨別星球是否適宜生命居住。
在這一類任務中,AI是最好的選擇,因為無論是對液態水的取樣、測量,還是如何部署探測器,AI都可以迅速做出決策,而人類則難以進行預判。
關于人們現在對AI的恐懼,史蒂夫·簡認為,人們應抱持尊重和正向關注,但應確保有識之士參與到技術發展中且對公眾有所交待,這可以逐漸淡化人們對人工智能的恐懼心態。史蒂夫·簡表示,曾幾何時,兩個人通電話時,必須有另外一個接線員的參與才能完成;人們搭乘電梯時,也必須有專人負責升降電梯。這些事情現在提及起來如同“老古董”般,但這如同前進的車輪,當時的人們也曾需要用理性的方式適應它。無論如何,深空探索的AI時代總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