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實現工業自動化重要環節的傳感器與測量,是感知工業儀器儀表各個位置狀態變化的檢測的器件設備。然而,隨著原料市場的發展,同行競爭加劇等各種因素,作為儀器儀表重要器件之一的傳感器,同質化現象嚴重。甚至,在手機普遍運用中,傳感器遭遇不足2美元的“尷尬”。
傳統的傳感器行業在生存與盈利之間迷茫“掙扎”。下面整理的3個傳感器新興趨勢,或許可以幫助眾多企業撥開重重迷霧。
面對“價格戰”帶來的傳感器價格不斷下跌,廠商除了心痛不已還迫使其思考2個問題:傳感器的效率如何提高?如何推動傳感器向高增長的領域發展?從另一個層面看,市場變化促使傳感器生產廠商因“痛”思變,這是有利的一個方面。
圖1 傳感器價格持續下降
關于本文所提及的3個層面,一個是工業,對于環境的要求、汽車的無人駕駛、互聯互通。第二,物流這塊。物流的倉儲、運輸,這上面也會產生大量的需求。第三,和我們的健康有關。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壽命也越來越長。怎么樣在長壽的狀態下還能有健康的身體,將會成為非常熱門的話題。
3大傳感器新興趨勢,機不可失
近觀這幾年的市場,不難發現傳感器的發展也有了新趨勢。當下傳感器的發展主要有以下三大趨勢:
1)微型化。以智能手機為例,當下手機除了性能外,大家都在比誰的手機做得更薄,這也就要求其使用的傳感器小體積和低功耗的特征。
2)復合傳感器。針對當下手機內部(這里指手機主板)空間有限,每個傳感器作為一個模塊做嵌入會降低手機內部空間利用率,如何將5~10種傳感器,甚至更多傳感器集成起來,做成一個復合傳感器,就成了當下傳感器廠商及設備廠商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3)無線傳輸。其中,NB—IoT是一種優秀的無線傳輸技術,尤其是在工業物聯網、物流等領域的應用將會為相關行業發展帶來很大的幫助。如圖2所示,物聯網終端的規模和數量都很大,預計到2025年將會有750億個物聯網設備投入使用,其中,工業、物流、健康、醫療都將會是熱門應用領域(如圖3),都將有望達到千億美金規模。這也將會進一步帶動未來傳感器行業的提升。
圖2 IoT互聯設備市場規模預測
圖3 未來熱門IoT應用領域
傳感器市場潛力龐大
據研究機構預計,傳感器和MEMS市場規模將從2016年的380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660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CAGR)為12%。從出貨量來看,傳感器和執行器(包括聲表面波/體波濾波器、振蕩器、噴墨頭、微鏡、微流控器件等)將從2016年的650億顆增長至2021年的1380億顆。
2015~2021年MEMS和傳感器市場規模
MEMS不是唯一的傳感技術。越來越多的需求來自于光學傳感器,如3D成像和傳感領域的飛行時間(ToF)傳感器和激光雷達等。過去幾十年,3D成像和傳感僅在高端市場中應用,如醫療、工業和國防等。不過,3D成像和傳感器件的出貨量將在2017年起飛,逐步進入智能手機中。展望未來,這些光學傳感器也將在計算機、可穿戴設備和汽車中獲得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