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據媒體報道,美國儀器儀表行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4%,拉動相關經濟產值卻達66%。與之形成的對比是,我國科研儀器市場長期以來為進口儀器占據,根據數據顯示,2012年到2014年,國產儀器與進口儀器之間的貿易逆差分別高達170億、166億和177億美元。
智能,作為“工業4.0”時代的一大熱詞,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對于儀器行業來說,緊跟國家政策風向標,加速推進行業發展智能化。下面整理了2017年儀器儀表智能化領域部分政策,看看有哪些政策紅利?
FDT技術標準從1.0版本修訂升級到2.0版本
2017年11月15日上午,全國工業過程測量控制和自動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24)秘書處聯合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以下簡稱儀綜所)、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CIMA)、FDT專業委員會和西南大學,在北京中國職工之家飯店共同舉辦了國家標準GB/T 29618-2017《現場設備工具(FDT)接口規范》(6個部分)發布暨報告會。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二部、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FDT國際組織、FDT專業委員會、儀綜所等領導出席并講話,FDT國標起草工作組代表、行業專家及12家專業媒體共百余人參會,儀綜所副總工程師李玉敏教授主持了會議。
工信部發布《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動計劃(2018-2020年)》
為進一步提升機電產品再制造技術管理水平和產業發展質量,工信部制定并下發了《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下稱《行動計劃》)。
《行動計劃》提出八大主要任務。一是加強高端智能再制造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二是推動智能化再制造裝備研發與產業化應用。三是實施高端智能再制造示范工程。四是培育高端智能再制造產業協同體系。五是加快高端智能再制造標準研制。六是探索高端智能再制造產品推廣應用新機制。七是建設高端智能再制造產業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八是構建高端智能再制造金融服務新模式。
國標委對《生產過程質量控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推薦性國家標準公開征求意見
11月21日,國標委決定對《生產過程質量控制 全生命周期管理》等26項擬立項推薦性國家標準公開征求意見。據公告顯示,本次公示的標準均為擬新制定標準,涉及智能制造、智能工廠、智能制造、重要產品追溯等。此次公示中,與智能儀器儀表相關的標準有3項,分別為《智能儀器儀表的數據描述 定位器》、《智能儀器儀表的數據描述 屬性數據庫通用要求》、《智能儀器儀表的數據描述 執行機構》。
未來,國標委將繼續圍繞優化智能化儀器儀表產業技術創新鏈,運用市場機制集聚創新資源,促進社會優質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大幅度提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最終促進儀器儀表行業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儀器儀表行作為制造業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智能制造升級與自動化改造成果也極大地影響著《中國制造2025》的進程。現如今,“智能化”改造已經成為傳統制造業企業的潮流,以科技創新為特征的“智造”將成為中國進入綠色發展良性軌道的必然選擇。同時,南京科捷、江蘇天瑞、聚光科技、上海伍豐等新崛起國產企業作為國產儀器行業智能化發展的領頭羊,理應緊抓機遇,充分發揮政策紅利優勢,引領我國儀器行業智能化發展,推動國產儀器走出國門,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