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傳感器市場需求將保持高速增長,微型化、多功能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傳感器將逐步取代傳統的傳感器,成為汽車傳感器的主流。中國的汽車市場在近幾年成為全球最快增長速度的汽車市場之一,傳感器的應用將快速增長。
汽車在運行中,各系統會處于不同的工作狀態,比如水溫、油溫、進氣壓力、車速、節氣門位置、檔位等等,這些信息汽車的電腦是無法直接讀取的,必須轉化為電腦能夠識別的電信號。汽車傳感器就是執行這樣任務的,它把汽車運行中的光、電、溫度、壓力、時間等信息轉化成電信號,然后輸入車載電腦系統,然后由電腦中內部預先存儲的程序進行計算分析,從而判斷汽車的運行狀態。
ADAS型智能汽車的主要部件包括傳感器(雷達、攝像頭等)、電力控制單元、制動器等。越高階的自動駕駛汽車需要的傳感器就越多。

激光雷達、雷達以及圖像傳感器是未來汽車的支柱
圖像傳感器起初主要應用于高端汽車的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系統,其深度學習圖像分析技術助推了早期應用?,F在圖像傳感器已經成為了一種很成熟的應用產品,實現了基于視覺的自動緊急制動功能,保護汽車內外的人員安全。
ADAS前置攝像頭將因此加速獲得應用。泊車輔助應用也促進了圖像傳感器在汽車中的應用增長,360°環視攝像頭的出貨量則正處于爆發性增長階段。盡管在美國倒車攝像頭已經逐漸成為強制標配,但是360°環視攝像頭則具有壓倒性優勢,它能實現視野更好的“鳥瞰”視角。
雷達傳感器常被誤以為是圖像傳感器和激光雷達傳感器的競爭產品,現在在高端汽車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并正拓展至中端汽車中,用于盲點探測和自適應巡航控制(ACC),助推Level 2級和3級自動駕駛功能的普及。
激光雷達對于大多數汽車廠商來說,仍是“圣杯”一樣的存在,它能夠幫助實現汽車周圍環境的3D感知,它或將顛覆整個交通運輸產業。預計激光雷達傳感器將在未來五年獲得巨幅增長,其市場規模將從2017年的3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44億美元。
激光雷達預計將成為未來汽車的一項核心技術,盡管它會感知大量的冗余數據,但仍將是未來汽車的核心支柱,因為對于汽車產業來說,安全性仍是其最重要的黃金法則。

自動駕駛汽車供應鏈正在“啟動”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來自Waymo、優步(Uber)、Lyft、百度等公司及其汽車制造合作伙伴(如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奔馳、寶馬和雷諾-日產聯盟等)的自動駕駛汽車相關新聞“堆積如山”。2018年很可能是全球多個城市自動駕駛出租車的首發年。此舉將對高端傳感器和計算設備供應商產生直接影響。我們統計的行業數據表明2022年底之前全球范圍內將有數以萬計的自動駕駛汽車上路行駛。每輛自動駕駛汽車將配備多種傳感器,包括激光雷達(LiDAR)、雷達(RADAR)、攝像頭(Camera)、慣性測量單元(IMU)和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自動駕駛技術日趨完善,相關商業模式似乎也與這些傳感器的平均銷售價格(ASP)逐漸匹配。因此,我們預計未來15年內自動駕駛技術將呈現指數級增長,到2032年將會全面引發交通運輸生態系統的范式轉換(paradigm shift)。這將對高端傳感器和計算芯片廠商,以及相關系統級廠商產生巨大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