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分別是美國GPS、歐洲伽利略GALILEO、俄羅斯格洛納斯GLONASS、中國北斗COMPASS。近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經進入全球組網的密集發射階段,“全國一張網”一期已正式通過驗收,可在中國的21個省份提供實時動態厘米級精準定位服務。此外,北斗地圖APP預計將于5月1日正式上線,其導航功能可精確到1米以內,能夠清晰定位到具體車道。
據了解,北斗地圖具有直觀便利的道路指引、清晰明確的語音提示,支持主輔路、環島、高速路的道路標牌以及實際道路提示,可從容應對復雜路況。同時,北斗地圖還可以根據實際路況,給出智能化路線優化建議,提高出行效率。
目前,我國已經成功發射了31顆北斗導航衛星。按照規劃,2018年年底前,將有18顆北斗衛星發射到預定軌道,至2020年,全部35顆北斗三號衛星將完成組網、實現全球定位導航服務。北斗地基系統負責人千尋位置CEO陳金培說,他們其實是把互聯網的能力、數據的能力和衛星的能力整合在一起,用來服務于未來的機器人時代。
性能尚待檢驗
首先要指出的是,北斗地圖APP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沒有直接聯系。北斗系統是與 GPS 系統并列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之一,負責提供三維位置信息;而百度、高德及北斗等地圖APP,其使命是運用前述定位系統,進行如顯示位置,規劃路徑,提供擁堵情況等增值服務。北斗地圖和GPS完全不是一個層級的東西,自然不存在“取代”一說。

按照供應商的說法,北斗地圖的定位誤差僅為使用GPS系統地圖的千分之一。基于北斗系統技術,憑借逐步完善的地面增強網絡,北斗地圖APP能夠實現“車道級”的精確定位。堵車時,北斗地圖可以做到精確識別前面路段的哪一條車道發生了事故,并根據實時路況提醒駕駛員換道;此外,它還具備“3D立體導航”功能,可以準確知道車輛行駛在立交橋的哪一層。

然而,北斗系統的定位精度是有條件的。所有的衛星定位系統均具有天然局限性,一旦被測量物體處于高速動態或存在遮蔽物,其精度自然會降低乃至無法定位。此外,測繪法對地圖精度的限制也讓民用級地圖APP很難完全做到厘米級定位精度。北斗在實踐中的表現,仍需市場檢驗。
導航市場:細化分工穩步行
事實上,目前國內導航市場總體呈平穩之勢,亟待產品創新為行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7第四季度,中國手機地圖用戶規模為7.07億人,增長率僅為1.6%,遠低于兩年前的4%。市場維持百度和高德的雙寡頭格局。目前行業仍處于技術瓶頸期,尚未有改變走勢的攪局者出現。百度地圖布局AI深度融合與AIM地圖生態,高德地圖深耕車聯網和城市智慧與交通建設的大格局雖已形成,但目前也僅處在謀劃階段,短期內很難有突破性進展。
具體到汽車導航,經歷了移動端數年的大肆擴張后,車聯網市場的發展讓車載導航起死回生。目前,其競爭格局受寡頭壟斷和行業精細分工的影響“各莊有各莊的高招”,但總體穩定。據統計,2017年四季度,四維圖新、高德、易圖通分別占據出貨量市場前三位。目前,四維圖新與滴滴的大數據合作,以及與蔚來等新能源及自動駕駛初創企業的戰略合作均處在起步階段;易圖通則主要在與自動駕駛關聯緊密的高精度地圖上深度探索;作為車載和移動端導航的唯一“雙料巨頭”,高德于3月29日發布了互聯網車載導航產品高德導航車機版(AMAP AUTO)3.0宣告了自己在車載導航上的回歸,不過,其與各家車企的合作也剛剛起步,形成產業效應尚需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