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總理李克強在首次提出“中國制造2025”概念時強調,制造業是我們的優勢產業,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制造業加上智能轉型搖身一變成了人們熱議的智能制造,相關企業開始花大精力搞研發,試圖將網絡這種便捷方式和設備互聯互通,降低智能制造的入門成本,讓制造業平穩過渡到智能化時代。
2018年5月23日,羅克韋爾自動化在“六朝古都”南京開啟 “羅克韋爾自動化全球路演”(RAOTM)和“羅克韋爾自動化大學”(RAU)活動。羅克韋爾自動化亞太區總裁蘇澤灝Joe Sousa,羅克韋爾自動化大中華區總裁鮑博文Bob Buttermore,中國工程院院士歐陽平凱,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出席活動。活動當天,來自全國的1,000多位客戶和行業專家齊聚南京,交流探討如何構建“互聯企業”并實現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與傳統的制造過程相比,更加注重將各種制造資源要素(人、機器、能源等)與制造過程(設計、生產、物流、銷售和服務)等進行數字化改革并接入到互聯互通的網絡環境下,對各種數字化應用進行系統集成,對信息融合中的數據進行挖掘利用并反饋優化制造過程和資源要素,推動組織最終實現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與協同制造。
《市場調研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市場規模達到1060億元,同比增長18.4%,預計到2020年,中國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達到2016年的2倍。智能制造發展需經歷自動化、信息化、互聯化、智能化四個階段。工業自動化是德國得以啟動“工業4.0”的重要前提之一,“中國制造2025”作為中國版的“工業4.0”,躲不開工業自動化升級這個歷程。
Bob Buttermore表示:“針對中國制造2025,羅克韋爾自動化的智能制造和互聯企業是一個可執行、可實現的解決方案,一步一步引領我們的客戶在所服務的細分行業,來實現企業的制造業愿景。正是由于羅克韋爾自動化的互聯企業能夠提供一個漸進式、可實際操作的全行業覆蓋,所以無論我們的客戶在去邁向長遠歷程當中處于什么樣的方位,服務于任何一個行業,羅克韋爾自動化都能夠在現實的環境當中幫助到我們的客戶。我們還有很多在技術、應用、硬件、軟件開發方面的戰略合作伙伴,持續不斷的為我們的客戶帶來價值。”
羅克韋爾自動化大中華區總裁鮑博文Bob Buttermore
自動化是智能制造基礎不是全部,企業實施智能制造戰略中,尤其不能缺少、弱化在智能在決策領域中的研究。本次活動,羅克韋爾自動化最新解決方案——FactoryTalk Analytics高級分析平臺首次亮相中國華東,該簡化分析解決方案可以協助企業快速、果斷地做出明智決策。通過對決策目標和有限資源的優化配置能力,讓企業實現生產效益最大化。
Bob Buttermore指出:“FactoryTalk Analytics高級分析平臺第一個優勢就是在生產制造流程當中,你有很多不同格式、不同類型的生產或者是制造的數據,我們能夠把所有不同類型、不同格式的數據來進行一個有序的匯總;第二個優勢是對這些基礎數據進行整合耦合之后,我們還提供一個大數據的分析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你可以搭建自己的應用程序,意味著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定制化需求,進行不同的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也就是說,你是一次性投資,基于不停衍生的豐富應用程序擴展,使得你能夠享有更多的業務回報;第三個優勢是你的業務模式也會發生變化,基于你所需要的服務我們會提供一些定制化訂閱的需求,同時可以享受更多基于人工智能分析、大數據分析帶來的回報。”
如果需要革新技術,必然需要有相對應該的技術人才,如果需要培養市場,必然需要更多人懂你的產品。而實現這兩個目標,有一個大企業達成共識的途徑,那就是合作教育。Joe Sousa提到:“我們跟中國的大學緊密合作,成立了71個羅克韋爾自動化實驗室,每年我們在實驗室里面要培訓24000多名學生。”
Bob Buttermore補充說:“我們實現愿景的歷程當中最缺的還是人才,這里我們除了深度加強和大學的合作之外,還有職業教育學院的合作,因為這里面的覆蓋率可能會更加的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