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科協學會學術部部長謝洪出席會議并指出,成立學會聯合體是科協在學會組織模式和學會工作制度上的重大創新。廣東省科協高度重視、關心和支持智能制造學會聯合體的建立,勉勵聯合體要打造智能制造領域高端科技創新智庫,搭建智能制造領域的學術交流服務平臺、協同創新服務平臺和人才培養平臺,積極承接重大科技任務,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創新環境,助力創新驅動,促進科技服務。
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奕華教授作聯合體籌備工作匯報
會議由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奕華教授作“廣東省科協智能制造學會聯合體籌備工作匯報”。
劉奕華教授首先傳達學習中國科協“科協辦發學字〔2017〕36號”文精神。為推動學會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要求,中國科協黨組在深入調研并征求學會意見的基礎上,借鑒國際科學理事會等國際組織的組織模式,提出根據國家科技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在一些重點學科領域,由學科相近的學會自愿聯合,組建非法人的學會聯合體,通過它們來舉辦高水平學術交流研討活動,明確我國在相應學科領域科技前沿的戰略方向和重大選題,提出重大決策建議,促進學科發展和原始創新,提升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提高會員凝聚力和學術權威性。
劉奕華教授闡述了提出成立廣東省科協智能制造學會聯合體背景。廣東省是經濟大省、制造大省、裝備大省,當前中國制造2025”將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為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促進我省制造業轉型升級,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舉措,在新常態下打造我省新的國際競爭優勢,任務十分迫切,作為智能制造相關學科組織面臨重要的技術支撐重任?!皬V東省科協智能制造學會聯合體”參照中國科協已組建成立的“中國科協智能制造學會聯合體”的模式,結合廣東制造,在廣東省科協的總體主導下,形成共謀發展、聯合攻關、協同改革的穩定體系,突破相關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和體制約束,充分發揮大聯合、大協作的集成優勢,探索和創新科技社團的管理模式,促進資源互補和共同進步,為增強我省智能制造技術創新能力、促進我省制造業向高端邁進,具有重大意義。
廣東省科協智能制造學會聯合體是由符合其章程規定且立志于推動智能制造技術發展的廣東省科協所屬全省學會、企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在自愿基礎上組成的非法人聯合組織。聯合體從提升我省智能制造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出發,促進企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在戰略層面有效結合,突破相關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和體制約束,為增強我省智能制造技術創新能力、促進我省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為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和我省經濟與社會全面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目前,廣東省科協智能制造學會聯合體由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牽頭,聯合了制造領域的廣東省自動化學會、廣東省汽車工程學會、廣東省電子學會、廣東省計算機學會、廣東省電機工程學會、廣東省儀器儀表學會、廣東省農業機械學會、廣東省光學學會、廣東省紡織工程學會等省科協所屬學會發起成立,還將聯合省屬相關學會,省內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東省科學院、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等相關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企業參與,在廣東省科協的總體主導下,促進聯合互補、跨界融合、協同創新,助力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中國制造2025”實施及取得成效。
會上,討論了廣東省科協智能制造學會聯合體的組織架構、成立大會籌辦計劃和發展前景。

廣東省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袁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