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簡稱中國計量院)牽頭承擔的“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質量基礎的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重點專項( 以下簡稱“NQI專項”)“多參量高穩定度計量標準器的研制”項目實施方案論證會在京召開。來自北京航天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市計量檢測科學研究院、中科院微電子所、清華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參加論證。中國計量院副院長宋淑英作為NQI專項總體組專家和項目承擔單位領導出席會議,并對項目管理提出了要求。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和項目參與單位技術骨干參加了論證會。
項目負責人、中國計量院力聲所馮金揚副研究員介紹了項目總體情況和實施方案,各課題負責人分別匯報了課題實施方案。
咨詢專家組認真聽取了匯報,重點針對項目研發的多套計量標準裝置指標考核方法和完成進度安排等提出了質詢。經討論,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項目實施方案目標明確、技術路線切實可行、創新性強,保障措施有力,同意通過論證。
中國計量院科技管理部、財務部管理人員,以及參與項目論證的財務專家分別就項目實施管理和經費使用要求進行了宣貫。
項目由中國計量院牽頭,聯合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等14家單位開展科技攻關。項目分解為六個課題,包括:高穩定度力學計量標準器的研制、光輻射計量標準器的研制、放射診療及輻射監測電離輻射量傳標準器的研制、制冷量能效量值傳遞標準器的研制、高穩定度超高壓力量值傳遞標準器的研制、高穩定度相干布居數囚禁冷原子鐘的研制。
據了解,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對計量提出了新的迫切需求。先進制造、航空航天、醫療、能源、電力等行業急需解決極大、極小類超常規量以及動態、現場、多參數測量問題。該項目主要立足上述需求,針對力學、光輻射、電離輻射、能效、時間頻率計量領域中超常規量的量值傳遞以及現場校準等技術難題,研制一批穩定度高、環境適應性強的計量標準器,解決相關領域微弱信號、大量程現場校準、集成化現場量值傳遞等問題,建立和完善量值傳遞溯源體系,支撐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