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以智能制造為代表的新一輪產業變革正迅猛發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正日益成為制造業的主要發展方向。智能制造能大幅度的幫助企業提高生產效率,改善產品質量,降低產品生產成本和資源消耗。為加速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儀器儀表制造業作為我國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智能制造升級也極大地影響著“中國制造2025”的進程。本次專題圍繞智能制造,全方位剖析,展現關于智能制造的相關信息,加深企業對此的了解。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12月11日介紹說,四年來,共遴選出305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初步統計,這些項目智能化改造前后對比,生產效率平均提升37.6%,最高3倍以上。這305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涉及92個行業類別,覆蓋全國境內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拉動投資超過千億元人民幣。
據初步統計,這些項目智能化改造前后對比,生產效率平均提升37.6%,最高3倍以上;能源利用率平均提升16.1%,最高達到1.25倍;運營成本平均降低21.2%,產品研制周期平均縮短30.8%,產品不良率平均降低25.6%。在此基礎上,初步建成208個具有較高水平的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
目前,中國已初步建立起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已有7項國際標準、215項國家標準正式發布;工信部共遴選確定了100個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工業設備連接數量超過10萬臺套;整個行業已培育出35家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人民幣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
智能制造重塑競爭優勢
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加速融合,已成為全球先進制造業發展的突出趨勢。目前,我國已探索形成了一批較成熟、可復制、可推廣的智能制造新模式,智能制造推進體系也基本形成,未來要進一步在供給側加強技術創新,積極培育生態體系,加快邁向制造強國。
在終端制造廠商的網頁上,消費者自主選擇甚至定制喜歡的樣式、顏色、外形和功能等,然后自動下單開始生產,已被視為智能制造的典型應用。當然,智能制造不僅于此,它貫穿于制造全流程并深刻改變了制造業的效率和模式。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日前出臺了《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8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提出到2018年,累計制定修訂150項以上智能制造標準,基本覆蓋基礎共性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到2019年,累計制定修訂300項以上智能制造標準,全面覆蓋基礎共性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
“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加速融合,已成為全球先進制造業發展的突出趨勢。要聚焦智能制造這一主攻方向,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步伐,加速推動經濟發展向質量和效益提升轉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