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日趨復雜多變。
中國正處于L型經濟周期的底部,2019是通縮之年嗎?
定調找對策
“今年我國發展的環境更加復雜,困難挑戰更多,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政府工作艱巨繁重。”——1月14日,李總理表示。
從數據看壓力
從具有經濟風向標的制造業PMI指數數據上來看,去年12月份,我國制造業PMI為49.4%,較上個月回落0.6個百分點,該月制造業PMI指數跌破榮枯線,為2016年7月以來首次。反應出經濟存在下行壓力。
1月14日公布的中國去年12月進出口數據雙雙錄得同比負增長,大幅不及市場預期。外貿數據的意外疲軟,加劇了市場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的擔憂。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這種程度的表述,在此前的中央高層會議中也較少提及,足見高層對經濟下行壓力的重視。
外部環境如何,全球經濟暗藏洶涌,經濟衰退?
值得注意的是,從近期的全球經濟風向標之稱制造業PMI指數數據來看,除了美國經濟以外,多數經濟體均出現經濟不樂觀的行情,
那么下一次世界多數主流國家的經濟衰退,或者是離蕭條還遠嗎?
雖然在經濟前景預期比較悲觀,但意識到悲觀也有利于我們做好準備。
下行壓力怎樣應對
如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切實做好國內經濟工作,下行壓力怎樣應對,確保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展望今年的經濟走勢,面對這樣的形勢,有關方面將采取怎樣的應對策略?對此,中央明確指出:“依靠改革開放激發市場活力,依靠市場活力頂住下行壓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給出了答案是,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堅持不搞“大水漫灌”,通過實施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精準發力。
強調,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發展壯大新動能,突出重點補短板,培育擴大國內市場,促進產業、區域協調發展,拓展我國發展回旋空間,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
針對這一經濟形勢各界高度關心的問題,國家各有關部門密集表態,披露了一系列即將落地的政策措施。
業內普遍預計,宏觀政策已出現明顯拐點,今年財政和貨幣政策將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更多穩增長的寬松政策將出臺,隨著寬松政策的落地,預計今年下半年經濟有望企穩,全年經濟增長有望在6%-6.5%之間。
從有關判斷上看,“區間調控、定向調控”仍將是今后一段時間的主要政策方向。當前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精準施策而非全面放松的局面應會繼續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