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即微機電系統(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指利用集成電路制造技術和微加工技術把微結構,把微傳感器、微執行器等制造在一塊或者多塊芯片上的微型集成系統。MEMS傳感器具有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成本低、效能高、可大批量生產等特點,極大地滿足了市場對傳感器小體積、高性能的要求,正在逐漸取代傳統機械傳感器。
MEMS技術被譽為21世紀具有革命性的高新技術,其發展與市場需求有著緊密的聯系。
一、物聯網發展浪潮催生中國MEMS巨大消費市場
MEMS技術是隨著集成電路發展起來的一門新技術,起源于1947年美國貝爾實驗室晶體管的發明,直到1987年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發明了微馬達,引起國際學術界的轟動,人們看到了電路與執行部件集成制作的可能性,這是MEMS技術的開端。
MEMS產業發展的三次浪潮
第一次發展浪潮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汽車電子應用如安全氣囊、制動壓力、輪胎壓力監測系統等需求增長,巨大利潤空間驅動歐洲、日本和美國的企業大量研發生產MEMS傳感器產品。
第二次發展浪潮發生在2007年以后,消費電子產品如手機、移動互聯網設備等要求體積更小且功耗更低的MEMS傳感器產品。
第三次發展浪潮是物聯網的出現,受益于物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MEMS行業帶來巨大的發展紅利。除了智能手機,MEMS傳感器將會在AR/VR、可穿戴等消費電子,智能駕駛、智能工廠、智慧物流、智能家居、環境監測、智慧醫療等物聯網領域廣泛應用。MEMS是當前移動終端創新的方向,通過對MEMS傳感器產品持續改進,最終滿足更小、更低能耗、更高性能的需求,才能更加的適用于各種物聯網場合。
如今,隨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將對MEMS產業產生深遠的影響,催生出大量新的產品、新的應用,帶動MEMS產品在日常生活及工業生產中的普及化,進一步擴大MEMS市場。據麥姆斯咨詢(MEMSConsulting)預計,全球傳感器和執行器市場規模將從2016年的380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660億美元,復合年均增長率為12%。在這一蓬勃發展的市場中,MEMS處于支柱地位,以114億美元占據2016年全球傳感器和執行器市場的30%份額并以14%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增長,到2021年全球MEMS傳感器市場規模將達到220億美元。
而中國消耗了全球近二分之一的MEMS器件,是全球最大的MEMS消費市場。近年來,中國MEMS消費電子類產品,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產量保持穩定增長,帶動加速傳感器、陀螺儀、硅麥克風等MEMS行業需求的增長,中國已經成為全球MEMS市場發展最快的地區。預計2016-2021年中國的MEMS市場年均復合增長率將超過15%,遠高于全球9.6%的增速。
未來,中國必然是MEMS消費市場的主力軍之一。
二、MEMS產業重心東遷亞太,中國成亞太MEMS發展潛力最大的區域
MEMS傳感器在經歷浪潮變化的同時,全球電子制造產業鏈也在加速向亞太地區轉移,未來,亞太地區憑借成本等優勢,將吸引MEMS產業重心不斷東遷,亞太地區的MEMS產業規模將持續增長。
產業轉移是發生在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區域之間的一種重要的經濟現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達區域的部分企業順應區域比較優勢的變化,通過跨區域直接投資,把部分產業的生產轉移到發展中區域進行,從而在產業的空間分布上表現出該產業由發達區域向發展中區域轉移的現象。
普遍認為,全球范圍內出現過四次大規模的制造產業遷移:從英國遷移至美國,再遷移至日本、德國,繼而遷移至亞洲“四小龍”,直到如今正在遷移至發展中國家...每一次的產業遷移過程都帶動了當地科技與經濟飛速的發展。在這次產業轉移過程中,中國,及東南亞地區增長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