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禾信儀器)回復科創板二輪問詢。
禾信儀器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業從事質譜儀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向客戶提供質譜儀及相關技術服務。報告期內,禾信儀器營業收入分別為9,170.71萬元、1.02億元和1.3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136.83萬元、2,011.30萬元和2,423.90萬元。
禾信儀器報告期內各期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170.71萬元、10,256.72萬元、13,486.90萬元和3,987.57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21.72萬元、-292.02萬元、1,307.30萬元和-2,562.22萬元。發行人選用的是第一套上市標準,即“(一)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根據問詢問題回復,公司預計市值對應的市盈率相較行業平均市盈率溢價幅度為43.84%。公司滿足10億元市值所對應的靜態市盈率為76.49倍,相較行業平均市盈率溢價幅度為30.98%。在25家首批科創板上市公司中,22家公司的估值較行業平均市盈率存在溢價,15家公司市盈率溢價幅度超過30%,12家公司市盈率溢價幅度超過50%,4家公司市盈率溢價幅度超過100%,2家公司市盈率溢價幅度超過150%。
禾信儀器需對以下事項進行回復:(1)禾信儀器2019年上半年出現較大虧損,禾信儀器補充提供經審計的2019年盈利預測,說明公司按照2019年全年業績能否滿足上市條件中有關收入和凈利潤的要求,逐項說明盈利預測中主要科目的確定依據和主要假設參數情況;(2)以“科創板市盈率普遍存在溢價來說明公司預計市值可達10億”的論證過程是否符合邏輯,進一步分析在市盈率(PE)估值法下得出禾信儀器市值為11.01億元(對應市盈率84倍)的依據及合理性,詳細說明在手訂單的具體情況以及對禾信儀器收入、利潤的影響;(3)說明本次發行預計市值和禾信儀器最近一次股權變動2017年11月股權轉讓估值差異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
禾信儀器回復:根據盈利預測審核報告,禾信儀器2019年營業收入為22,247.85萬元,凈利潤為4,657.39萬元,扣非后凈利潤為2,355.95萬元,禾信儀器按照2019年全年業績可以滿足上市條件中有關收入和凈利潤的要求。
禾信儀器稱,在首輪問詢回復中,禾信儀器以“科創板上市公司發行市盈率普遍較行業市盈率存在一定溢價”作為論據之一論述禾信儀器預計市值超過10億元。采用前述論據主要是考慮到如下因素:科創板首批上市的25家公司研發投入力度均超過A股可比公司,2018年研發投入金額在營收中平均占比11.3%,高于所有對標A股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占比均值9.3%,基于科創板已上市公司的高研發投入及科創屬性,科創板上市公司發行市盈率普遍較行業市盈率存在一定溢價;A股儀器儀表行業(申萬III級)上市公司2018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平均為7.97%,而禾信儀器2018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則為22.16%,明顯高于A股儀器儀表行業(申萬III級)上市公司,禾信儀器具有較為明顯的高研發投入及科創屬性。基于前述考慮,禾信儀器將“科創板上市公司發行市盈率普遍較行業市盈率存在一定溢價”作為論據對禾信儀器預計市值的合理性進行了分析。此外,禾信儀器還結合了報告期內的盈利增長情況、科創屬性、在手訂單及未來增長情況、行業未來發展情況等對禾信儀器預計市值的合理性進行了綜合分析,采用“科創板上市公司發行市盈率普遍較行業市盈率存在一定溢價”作為論據之一是在前述綜合分析的邏輯框架下進行的,不是孤立的作為單一論據來進行論述,論證過程具有邏輯性及合理性。
關于進一步分析在市盈率(PE)估值法下得出禾信儀器市值為11.01億元的依據及合理性,禾信儀器稱:根據天職國際出具的天職業字[2019]38465號《2019年度盈利預測審核報告》,禾信儀器2019年營業收入為22,247.85萬元,凈利潤為4,657.39萬元,扣非后凈利潤為2,355.95萬元,對應11.01億元估值的市盈率為54.50倍(扣非),禾信儀器能夠適用較高市盈率的依據如下:
1、禾信儀器是國內少數持續專注于高端質譜儀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之一。
2、禾信儀器多次參與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86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等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
3、由于禾信儀器多年來持續承擔國家科學儀器類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禾信儀器持續獲得大量來自科技主管部門的科研項目經費,從而導致禾信儀器科技攻關類政府補助持續處于較高水平
4、禾信儀器在經歷6年研發積累、3年產品工程化、3年市場初步開拓、3年“技術路徑+產品應用”持續拓展后,相比境內外成熟期公司而言,禾信儀器目前正處于成長期階段,收入和凈利潤的增速顯著高于同行業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