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立科技是專業從事紅外熱成像產品研發生產的上市企業,是國內少數擁有完全知識產權,掌握紅外熱成像核心技術,具有完整產品鏈的專業制造商之一。此外,大立科技已掌握了晶圓級芯片封裝技術,自產的晶圓級封裝紅外探測器已開始應用于低成本工具類熱像儀。
上海證券認為,近兩年大立科技受益于軍工訂單回暖,公司業績顯著反彈。據了解,大立科技是軍用紅外非制冷探測器定點承研承制單位,是國家二級保密資格單位。
根據iFinD數據,大立科技2017年、2018年、2019年前三季度分別實現營收3.02億元、4.24億元、3.9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1.16%、40.46%、32.96%;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3億元、0.55億元、0.92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8.9%、81.95%、180.62%。
大立科技在2019年三季報中還披露了公司的年報業績預告,預計公司2019年1-12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7億元至1.54億元,同比增長130%至180%。
1月20日是大立科技股價的分水嶺。在此之前,大立科技近一年內的股價維持在12元之下。1月20日,隨著國內逐漸重視疫情防控工作,大立科技股票就開啟上漲模式,2月19日,公司股價盤中攀升至22.70元創新高。
在股價看漲、紅外產品需求大增并被政府兜底采購的情況下,大立科技的員工減持公告卻引發市場熱議。根據2月15日的公告,大立科技于2015年開始實施員工持股計劃,并委托中投證券設立“金中投大立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通過二級市場購買公司股票,最終購買了622萬股,成交均價為11.09元,約占公司總股本的1.36%。
截至2月15日,該員工持股計劃的股票已全部售出。雖然該持股計劃延期至2020年10月15日,卻在2019年1月17日至2020年2月14日全部減持完畢。
根據iFinD數據,截至2018年底,券商集合理財計劃持有大立科技622萬股;而截至2019年9月30日,券商集合理財計劃共持有619.80萬股。如果以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2月14日期間的股價計算的話,大立科技股票的平均收盤價為11.37元/股。
與此同時,近半年來基金持倉也在逐漸減少。截至2019年6月30日,基金共持有大立科技1973.8萬股;而截至2019年12月31日,基金持股數變為192.82萬股,減少了九成,其中長信國防軍工量化混合A就持有189萬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