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現代產業發展狀況良好,工業體系完善,大型龍頭企業數量與質量均處于全國前列。2018年,廣東省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56.4%和31.5%(圖3),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廣東具有較為完善的工業體系和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結構,列入全國統計的41個大類工業行業中,廣東省共有40個,且從產品的基礎工藝到關鍵共性技術,再到終端產品,廣東均具備獨立的研發和生產能力。在4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中,廣東約60種工業產品的產量居國內各?。ㄖ陛犑小⒆灾螀^)首位,約130種居國內各(直轄市、自治區)前3位。產業集群發展水平較高,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產業集群產值超萬億元。廣東省工業企業實力雄厚,以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等為主的先進制造業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全省已涌現出華為、大疆科技、騰訊等創新型龍頭骨干企業,2018年,廣東省有30家制造企業進入“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表1),2019年華為、美的、格力等制造業企業進入“世界500強”。
表1 2018 年廣東省企業在“中國制造業企業500 強”中名單
創新實力雄厚創新氛圍濃厚
廣東省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創新發展能力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區域創新綜合能力保持全國第一。2018 年,廣東省獲得國家專利53252 項,為國內第一,且年均增速達2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 經費投入達2107.2 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達39376.05 億元,均為全國第一(圖4、5)。創建1 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和14 個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在企業創新方面,目前廣東省已經形成以華為、大疆科技、vivo 等企業為核心的創新方陣,并持續在5G 技術、物聯網技術、新型顯示、生物醫藥、先進裝備、新能源等領域持續發力。其中,華為是國內研發投入比第一的公司,研發人員占公司總人數的45%,研發強度高達15%。
區域特征鮮明,多樣化發展模式齊頭并進
根據廣東省委第十二屆四次全會提出的以功能區為引領的廣東區域發展新戰略,珠三角核心區、沿海經濟帶2和北部生態發展區三大板塊依托各自特色實現差異化的功能定位和區域發展。珠三角核心區域受益于改革開放的政策和部分城市的經濟發展基礎,在近幾十年來迅速發展并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其資源利用及產出效率位于全國城市群前列(圖6、7),對廣東省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輻射帶動作用,也是內地外向度最高的經濟區域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近年來以汕頭、湛江為重點的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城市依托海洋經濟優勢,大力發展海工裝備、石化、海上風電等項目,海洋生產總值連續24年位居全國首位,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達25%,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占全省比重為47.9%,茂名、湛江、揭陽位列省內五大煉化一體化石化基地。北部生態發展區作為廣東省生態屏障,近年來整體環境質量位于全省前列(表2),且近年來北部生態發展區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占比迅速增加,具有較強的發展后勁,如2018年清遠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速達12.5%,云浮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3.9%,均位于全省前列。
數據來源:廣東省生態環境廳,賽迪顧問整理,2020.01
環境優良為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