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測溫,科學正確是前提。“疫情防控場所應根據應用場景的人流量、環境等因素選擇適合的測溫儀器。”尚俐利介紹,人流量大、人員密集的場所要推廣使用自動化、智能化體溫監控和篩查設備,科學、有序、高效地開展體溫監測。紅外線測溫儀器一般應在室內恒溫無風或微風狀態下使用。醫療機構臨床診斷要使用具有醫療器械注冊證的體溫測量設備。
“要準確測量體溫,規范操作是關鍵。”尚俐利表示。使用手持式測溫儀器操作時要嚴格把握測量部位、測量持續時間和測量部位與探頭的間距等要素,提高測量的精準度。測溫結束后,要告知被測對象體溫正常與否。要經常將手持測溫儀的測量結果與接觸式體溫計比對校驗,發現異常及時校準。
溫馨提醒:測量人體溫度的儀器,主要分接觸式和非接觸式兩大類。接觸式有:玻璃體溫計(水銀溫度計)、醫用電子體溫計等;非接觸式有:紅外耳溫計、紅外額溫計、
紅外篩檢儀等。從測量準確度來說,接觸式測溫計要高于非接觸式測溫計。煙臺市市場監管局提醒,只有測溫設備檢測合格、操作規范、環境適合,才能準確測量出人體體溫。
紅外體溫計的注意事項:
1、紅外體溫計使用時對外部環境溫度有要求,應按其說明書中規定的環境溫度范圍使用,超出該范圍會產生誤差甚至不能使用。不同廠家的紅外額溫計對環境溫度要求不盡相同,有的為(10~40)℃,有的為(16~35)℃,使用前應閱讀說明書。
2、使用紅外額溫計測量體溫時,應將紅外額溫計放置在測試環境中30分鐘,進行溫度平衡后,方可使用該額溫計進行測量人體溫度。
3、測量額頭溫度時,應垂直于額頭中心,其距離應按說明書規定的要求。不同廠家的紅外體溫計要求不盡相同,有的為(2~5)cm,有的為(5~15)cm,距離不符合要求會產生誤差。
4、測量額頭溫度時,額頭不能有任何遮擋物,比如頭發、帽子等,不能有汗水。
5、應注意探頭鏡片的清潔,如有污染會影響測量準確性。可用醫用酒精擦拭鏡面。
6、測量時,應避免影響測量準確性的因素,如飲開水或冷飲、劇烈運動、情緒激動、洗澡,從過冷或過熱環境中剛剛出來等,如有,則等待30分鐘后再測量。
7、紅外體溫計可用于初步篩選,一旦發現體溫偏高,還應使用玻璃體溫計進行確認。
(大眾報業·齊魯壹點 記者 秦雪麗 通訊員 莫言 曉東 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