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由華米科技創始人黃汪親自上臺主持的“AI創新大會”,帶來了華米五大健康算法、一個傳感器、一個芯片。其中,第二代PPG生物追蹤光學傳感器BioTracker 2問世,號稱是全球最強大的可穿戴人體傳感器。
華米科技創始人黃汪親自上臺主持
華米在2015年研發的第一款自研PPG生物追蹤光學傳感器BioTracker便首次搭載于小米手環上,可以非常準確地收集心率數據。
相較于第一代,全新升級的BioTracker 2在心率引擎、運動類型識別引擎、個人健康評估系統三大引擎的基礎上,新增支持血氧引擎和睡眠引擎(RealBeats、OxygenBeats、SomnusCare、ExerSense、huami-PAI)。
血氧引擎OxygenBeats通過華米自有生物數據模型對血氧信號預處理,精準度比未經信號預處理設備提升50%,通過多次校準,檢測成功率提升了23%,與醫療級血氧儀平均誤差不到1.67%,將在今年Q3與大家見面。
睡眠引擎SomnusCare可以精準識別淺睡、深睡、快速眼動期三個睡眠階段,時長超過25分鐘的午睡數據檢測精度接近100%。與OxygenBeats血氧引擎結合,可以智能識別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并預警,提醒用戶及時采取醫療措施。
一同發布的還有華米自主研發的RISC-V架構的第二代智能可穿戴設備芯片:黃山2號。植入采用了卷積神經網絡加速技術的NPU,大大提升了本地 AI 數據的計算性能。對于房顫的識別速度是在黃山 1 號的 7 倍,相比純軟件算法提升 26 倍。
黃山2號內置了C2 協處理器,即使主芯片處于關閉狀態,C2 協處理器依然能夠 24 小時記錄健康數據,理論上降低了50%的功耗,也許是全球最優秀的可穿戴芯片,目前黃山 2 號已經流片成功,預計今年第四季度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