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珩作為學界公認的儀器學科奠基人和開拓者,1955年,中國科學院組織學部時,他成為第該一批學部委員(院士)。
1956年,國家制訂科技12年發展規劃,王大珩是儀器儀表組的主筆。王大珩曾任國家科委儀表和光學專家組組長,主持相關規劃的制訂和實施。
王大珩歷任中國科協副主席、北京市科協主席、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第三屆理事長;他倡導成立中國光學學會,并任第一、二、三屆理事長。
1986年3月,王大珩和王淦昌、陳芳允、楊嘉墀三位科學家聯名提出關于發展我國戰略性高技術的建議。建議很快就得到批準,發展成為“863計劃”,對我國科技創新產生了深遠影響。
1992年4月,王大珩和其他五位學部委員(院士)聯名向中央建議成立中國工程院。這一建議得到批準,1994年6月中國工程院正式成立,工程科學技術界備受鼓舞,這對進一步調動工程科學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具有深遠影響。
尤值一提的是,王大珩作為儀器儀表學界和業界的“巨星”級人物,他領銜并聯合其他院士提出的多項關于儀器儀表方面的戰略性建議,對將科學儀器創新發展置于國家發展戰略地位、優先發展領域,列入國家重點科技計劃,納入國家相關計劃,進入“知識創新工程”以及設立“十三五”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發揮了重要作用。
鑒于王大珩在儀器儀表科技創新發展上的重大成就與卓越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于2010年將17693號星命名為“王大珩星”。由此可見,王大珩是名符其實的儀器儀表“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