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突破紅外芯片核心技術
紅外芯片在導彈導引頭和飛機光電吊艙上均屬高端核心器件。2008年以前,國內紅外裝備的芯片即“紅外探測器”依賴法國少量進口。大立科技上市10年來,完成了兩期“核高基重大專項”,實現了非制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完全自主可控生產,除滿足自用需求,還以機芯組件(探測器+圖像處理電路)的形式銷售給國內主要軍工集團及科研院所。
2、公司是導彈紅外熱像儀重要供應商
2019年公司軍品收入2.4億元左右,占比約50%,貢獻約一半利潤。此前公司紅外軍品多用于陸軍槍瞄、望遠鏡、夜視儀等,近年來逐步從陸軍單兵配套轉向??哲娕涮祝瑢椇颓蛐偷跖摷t外產品占比超過70%,毛利率升至60%以上。目前公司主要供應導彈導引頭紅外組件和核心圖像處理系統,約占導引頭價值量的50%。一些比較先進的直升機和無人機使用了公司的球型吊艙紅外部件。前十年間裝備的非制冷探測器維修延壽與進口替換市場也很大。2018年軍改落地后軍品采購規模大幅提升,公司17-19年利潤持續大增即是證明。預計戰術類導彈新型號將普遍使用紅外和可見光雙光融合的導引頭,未來5年需求量在200億元以上。公司目前批產型號10余項,在研型號20余項。預計在2023年之前,公司現有訂單可以保證軍品年均40%以上增長。
3、拓展高價值量機載光電吊艙市場
公司新收購的北京航宇智通主營為固定翼軍機紅外光電吊艙,單價在千萬元以上,迥異于直升機或無人機百萬元級別的球型吊艙。美軍在大量F15、F18上都配置了偵察瞄準吊艙。本次收購是向產業鏈下游延伸,公司將由此切入軍機核心分系統領域,其需求主要源自三代機、四代機配套和軍貿市場,市場空間約為150億元。
4、十四五飛機和導彈需求提升明顯
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三代、四代戰機裝備量快速提升。部分型號將專門加裝機載光電吊艙,以實現特定作戰功能。導彈需求量也將快速提升,原因在于:1)戰備和武器平臺數量匹配;2)實戰化訓練量加大。導引頭作為占導彈價值量30%-50%的核心部件,放量可期。
5、具有顯著成本優勢的紅外平臺型公司
紅外下游細分領域多,各領域空間有限,導致很難出現一家專業做紅外芯片的純中游企業。當前,芯片(探測器)占紅外終端產品成本的近70%。大立科技具備從芯片到整機的一體化生產能力,在非晶硅技術路線上的成本優勢明顯,比眾多依靠外購芯片的廠商更具競爭力。公司與專業代工廠合建芯片前道生產線也有效降低了成本。非晶硅技術路線軍民通用性強,適合用于民品市場。作為典型的紅外平臺型公司,大立已形成紅外單機+巡檢機器人+軍品“三駕馬車”支撐長遠發展。其中,巡檢機器人和光電吊艙是公司升級為系統級供應商的重要標志。
(本報告節選自2020年7月12日發布的《大立科技(002214):軍用紅外芯片龍頭低成本擴張的平臺型公司》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