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熱成像市場正在成為一個新的市場焦點。市場研究公司Yole Développement (Yole)預測,2016-2021年間,非制冷紅外成像儀出貨量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5.8%。另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紅外熱成像市場的潛在需求可達500~600億元,而目前市場僅處于起步階段。
近日,全球研究機構MarketsandMarkets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紅外熱成像市場規模為58億美元,到2025年,該市場將增長至83億美元,預測期內(2020—202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7.6%。
報告認為,過去幾年,紅外熱成像市場取得了顯著增長,主要在于紅外熱成像相關解決方案在工業垂直領域,尤其是在安防領域中的廣泛應用。報告還指出,亞太地區對紅外熱成像攝像機需求的不斷增長,以及SWIR(短波紅外)攝像機的普及率,也有望在未來幾年大大推動紅外成像市場的發展。
COVID-19促使紅外熱成像市場冰火兩重天
據Marketsand Markets的報告顯示,全球正在面臨由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大流行帶來的經濟危機。而如同其他行業一般,這種大流行也導致了紅外熱成像市場的增長率下降,尤其是2020年和2021年,由于該市場大部分的主要需求行業的公司處于停工停業狀態,從而對紅外成像產品的需求產生了負面影響。與此同時,COVID-19大流行還干預了紅外成像市場的供應鏈,從而阻礙了紅外成像解決方案的制造,分銷和安裝。
與此同時,Covid-19也讓熱成像探測器“紅”遍全球。與機場、醫院、公共區域和倉庫的發熱監測相關的熱成像系統需求激增,將抵消汽車市場的停滯甚至下滑。根據Yole Developpement的研究,熱成像儀預計在未來四年將部署150多萬部熱檢測攝像機。Yole科技及市場分析師Dimitrios Damianos評論:“由于機場對乘客安檢的高需求,今年安檢將達到高峰。由于各種基礎設施都采用了熱成像技術,剩下的部分將在未來三到四年推廣開來。”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隨著全球市場對熱像儀需求的不斷增長,該領域主要的美國供應商包括:Draganfly、AgEagle Aerial Systems、Remark Holdings、FLIR Systems、Identiv等;中國供應商包括:高德紅外、大立科技、睿創微納、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
COVID-19肆虐全球,各大公司、機場、學校、社區和醫院都在尋求紅外熱像儀、額溫槍等測溫技術,以幫助減緩COVID-19的傳播。熱成像和傳感技術成為抵御病毒的重要防線之一,從而引發熱成像市場的繁榮。
驅動因素:紅外熱成像在安防中的應用
自然界中,任何物體都可以輻射紅外線,因此通過利用探測儀探測不同物體的紅外熱輻射,并將其轉換成能供人們分析識別的圖像,從而實現了以一種非接觸的方式,來確定物體的特征。基于這一原理,紅外熱成像技術不僅在安防、森林防火、檢驗檢疫、醫療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潛能,而且在工業生產領域,隨著制造業不斷向著智能化方向發展,紅外熱成像技術搭載機器人、機器視覺等技術,正在幫助各行各業的生產制造環境邁向更高的智能化水平。
社會安全防范系統是一個特大型、綜合性非常強的管理系統,不僅需要滿足治安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應急指揮、犯罪追蹤等需求,而且還要兼顧災難事故預警、安全生產監控等方面對圖像監控的需求。在視頻監控領域,可見光監控設備固然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不可避免的晝夜交替以及惡劣氣候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可見光監控設備的正常發揮,而紅外熱成像監控產品正好彌補了這一缺失特別適合高安全級別區域的入侵防范。
惡劣環境下監控
由于紅外線波長較長,所以具有的“透煙透霧”特性。紅外熱像儀能更好地實現惡劣環境下(如雨、雪、煙、霧、霾和沙塵天氣)的監控和識別。產品能提供高對比度的圖像,提高視頻分析的可靠性。
在濃霧條件下可見光圖像和紅外圖像效果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