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立科技發布公告稱,董事會通過了《關于簽訂〈募集資金三方監管協議〉〈募集資金四方監管協議〉的議案》。這也意味著公司非公開增發事項已經成功完成。
公告顯示,在此次增發事項中,大立科技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4125.9萬股,每股發行價格為23.51元,募集資金總額為9.69億元。扣除承銷費、保薦費等費用,此次募集資金凈額為9.59億元。
大立科技此次增發事項始于2020年6月,公司期初披露的增發預案為,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定增發行股票不超過1.4億股,募資不超過9.7億元。在A股市場定增事項屢現夭折、募資不足的背景下,大立科技還能足額募資,且稀釋的股份僅4125.9萬股,遠遠少于期初預期的1.4億股,這體現了市場對公司未來的認可和期待。
此次募集資金的用途包括:全自動紅外測溫儀擴建項目(9374.14萬元)、年產30萬只紅外溫度成像傳感器產業化建設項目(2.27億元)、研發及實驗中心建設項目(1.45億元)、光電吊艙開發及產業化項目(2.58億元)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2.47億元)。
大立科技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以紅外成像領域,目前主要業務涵蓋紅外熱成像芯片、紅外熱像儀及其他光電系統和巡檢機器人等三大領域,現在積極拓展光電吊艙整機業務。公司是國內少數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能夠獨立研發、生產熱成像技術相關核心芯片、機芯組件到整機系統全產業鏈完整的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內綜合實力最強的民用紅外熱像儀生產廠商之一,也是國內紅外行業中首家上市公司。
在軍品業務方面,大立科技的產品涉及光電制導、光電慣導、無人機吊艙和紅外觀瞄具等,光電制導業務約占公司軍品業務一半以上,受益我國紅外成像制導導彈產品的逐漸定型和量產,公司光電制導業務有望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在民品領域,公司立足于電力行業的傳統優勢,在紅外工業測溫的基礎上,積極拓展了巡檢機器人業務,目前已涉足電力巡檢、軌道交通巡檢和IDC數據機房巡檢等多領域應用。
也正是憑借著在軍民領域的同時發力,大立科技2020年業績增幅大幅增長。根據此前公司發布的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20年1-12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80億至4.50億,同比增長179.88%至231.43%。
大立科技稱,此次募集資金投建的“全自動紅外測溫儀擴建項目”,將有效擴充公司測溫類產品的產能,提升公司在面對諸如疫情等應急性事件的生產能力;“年產30 萬只紅外溫度成像傳感器產業化建設項目”將大幅提升核心器件非制冷紅外探測器的產能,以同步應對公司軍、民用產品產能擴張。
同時,公司還考慮了產業升級的需要,在本次募投項目中亦安排了“光電吊艙開發及產業化項目”,以顯著提升公司紅外軍品研制水平,并在機載裝備領域實現從核心設備到整機系統的產品線升級,進一步提升公司軍品業務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