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正常的社會秩序被打亂,實體經濟遭受巨大沖擊;中美貿易沖突進一步加劇,國際形勢愈加嚴峻,全球產業鏈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是,中國紅外熱成像探測器廠商迎難而上,自主創新,從危機中覓得機遇,實現跨越式大發展,重塑全球紅外行業新格局。
在防疫測溫產品方面,中國紅外熱成像探測器廠商在供應鏈、生產、研發等環節加大投入,快速提升交付能力,將產品廣泛應用于國內各地機場、火車站、醫院、地鐵站、學校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實現“非接觸測溫”、“大規模人群實時體溫測量”、“自動抓取發熱人群”等功能,做到精準識別、確保不遺漏目標,協助政府做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得到了廣泛的市場認可,因此,“中國牌”測溫產品及紅外熱成像探測器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長顯著,出貨量遠超去年同期。
近期,國外市場調研公司Yole發布了一份《Thermal Imagers and Detectors 2020》報告,分析了全球紅外熱成像探測器市場規模、主要廠商市場份額、技術現狀以發展趨勢,并給出2020年全球紅外熱成像探測器出貨量市場份額情況:美國FLIR以35%的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中國高德紅外(Guide IR)、海康威視(Hikvision)、睿創微納(子公司英文名稱:IRay)、大立科技(Dali)分別位列第二(17%)、第三(15%)、第四(10%)、第七(2%),總體已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的近45%。縱觀產業格局,中國紅外熱成像探測器廠商已經可與國外廠商“分庭抗禮”。
但是,Yole在上述報告中展示的數據卻有較大錯誤,從而引起業界廣泛質疑。這主要原因可能是Yole在中國大陸沒有相關專業調研人員造成的。而麥姆斯咨詢作為扎根本土的專業研究機構,長期服務于中國主要紅外熱成像探測器廠商,對于國內的產業發展實際情況有著更加直接和真實的了解,為了盡可能還原真實的情況,提供以下內容供參考。
氧化釩(VOx)和非晶硅(a-Si)是紅外熱成像探測器的主要熱敏材料,但是氧化釩探測器廠商(國內如海康威視、高德紅外、睿創微納、北方廣微;國外領頭羊FLIR)遠多于非晶硅探測器廠商(國內如大立科技、巨哥科技;國外領頭羊Lynred)。這兩種技術路線各有特點:氧化釩探測器的優勢在于靈敏度高、噪聲小,適用于靜態觀察場景;非晶硅探測器的優勢在于工藝兼容性好、均勻性和穩定性高、響應快,適用于運動及測溫場景。
據麥姆斯咨詢觀察,2020年海康威視在國內成為紅外熱成像探測器出貨量第一名。海康威視子公司海康微影于2019年推出160 x 120分辨率明星產品,采用了最先進的晶圓級封裝技術,節約了占產品成本較大比重的封裝材料,使傳感器成本和售價大幅降低,推動熱成像行業走進“千元時代”。對于熱成像產品來說,分辨率的影響主要在于最后成像的視場角大小、畫幅寬窄,不會影響測溫精度;該產品采用17μm像元尺寸,內置AD全數字化輸出,各項性能指標優越,關鍵指標NETD小于40mk,測溫精度高,成像效果好。該系列產品以其良好的性能和親民的價格滿足了新冠肺炎疫情的防疫需求,出貨量大幅提升,一舉奪魁。
2020年,高德紅外、睿創微納在紅外熱成像探測器出貨量方面不分伯仲,雙方都推出了低成本的晶圓級封裝紅外探測器,在智能手機、汽車、測溫設備等方面均有布局。非制冷型探測器領域:高德紅外在低分辨率(例如120 x 90)產品出貨量方面勝出,而睿創微納在高分辨率(例如384 x 288、640 x 512)產品出貨量方面勝出。制冷型探測器領域:高德紅外具有領先優勢,已經批量生產和銷售,而睿創微納較晚開展研究,處于樣品階段。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伊始,大立科技就成為了工信部《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紅外成像測溫儀)中的重要一員;在抗疫期間,始終保持“零庫存”生產狀態,因此實現了紅外熱成像探測器出貨量的快速增長。2020年下半年,大立科技圍繞“新基建”需求,工業測溫類產品需求恢復性增長,巡檢機器人產品需求多元化快速增長,另外在軍品方面,需求持續充足。在非制冷型探測器領域,大立科技是非晶硅技術龍頭,已連續獲得三期國家級專項支持,是國內非制冷型探測器領域最高分辨率600萬像素的紀錄保持者,其控股子公司大立微電子專業生產160 x 120紅外探測器和模組,在本次疫情期間也大批量應用于測溫一體機、測溫平板等產品。
麥姆斯咨詢根據市場調研情況,提供下圖展示的“2020年中國紅外熱成像探測器出貨量預測占比”。其中,海康威視以36%的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高德紅外、睿創微納分別以26%、24%的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二、第三;大立科技以10%的市場占有率排名第四;北方廣微、巨哥科技的出貨量非常接近,它們的市場占有率均為2%。
2020年中國紅外熱成像探測器出貨量預測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