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捷列夫講:“沒有測量就沒有科學”。計量是科技創新的種子和引擎。
為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獎的引領作用,2013年4月10日,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獲得國家有關部門批準,準予在計量測試領域開展科學技術進步獎評獎活動。自2013年以來,學會堅持“尊重人才、尊重知識、鼓勵創新”的宗旨,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結合計量測試學科特點,認真開展科技項目評獎活動。八年來,共評出獲獎項目246項。據不完全統計,獲獎項目中共有6項又榮獲國家獎。
近日,中國計量測試學會公布了2020年度獲獎名單并進行了頒獎?!?020年度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共有64項科技成果申請,經資格審查、網絡初評、會議復審、評審委員會終審答辯以及公示等5個環節,共評出29個獲獎項目,其中一等獎9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12項。
一、項目特點
1、水平高,技術前沿
由西安交通大學完成的“大長徑比復合納米探針可控制備及可溯源測量方法”,開發了碳納米管探針、納米光學探針和復合納米探針三類新型探針及測量系統,解決了大深寬比微納結構測量這個半導體芯片領域的嚴重“卡脖子”難題。該項目的核心技術經中國計量測試學會推薦,入選了2020年“科創中國”先導技術榜單。
由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共同完成的“光頻梳絕對距離測量關鍵技術及應用”,在光頻梳源頭上解決了噪聲抑制問題,在測量過程中解決了脈沖溯源難題,并拓展了單靶鏡六自由度測量,有效支撐了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
由哈爾濱工業大學完成的“甚多軸高速超精密激光干涉測量技術與儀器”項目,針對國產高端裝備制造前沿科學研究中的高速超精密測量需求,成功研制系列超精密激光干涉儀產品,用于高端裝備制造和前沿技術研究。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一〇研究所完成的“快速動態真空校準技術及應用”,研制了快速動態真空校準裝置,成功應用于國家同步輻射加速器等大科學工程建設和新一代運載火箭質量提升。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和北京長城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共同完成的“微型光纖高溫壓力傳感器及其校準技術研究”項目,有效解決航空發動機高溫壓力準確測量問題,提高航空發動機設計水平。
2、涉及領域寬
體現計量測試基礎特點
2020年獲獎項目,涉及高端裝備制造、半導體芯片領域、航空航天、環境監測多個領域,并在各領域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如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完成的“高速大容量光纖傳感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為飛機結構測試、衛星在軌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技術保障。
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完成的“多物理參數復合條件下慣性器件校準裝置”,為軍工單位提供服務,有效解決“天地一致性”校準難題。
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完成的“光纖網絡關鍵傳輸特性計量標準的研制與應用”,為4G/5G時代大容量光通信、光電探測等技術領域提供了有效的溯源與量值支撐。
由上海理工大學研發的“超高精度平面絕對計量動態檢測技術”,廣泛用于光學鏡片檢測、半導體工業中的晶片檢測、大平板顯示中的平面檢測等眾多領域。
由中國計量大學完成的“高靈敏度氣體傳感器用介孔納米材料結構調控與氣敏性能增強機制”項目,對開發高靈敏度傳感器具有指導意義。
由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計量中心完成的“柔性直流電網互感器校驗測試關鍵技術及應用”“電能表動態計量性能評估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有效保障柔性直流電網安全運行。
由北京市計量檢測科學研究院和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共同完成的“醫用放射影像設備計量測試方法的創新與應用”,推動了醫療衛生行業放射影像設備計量數據的精準性和共享性。
由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完成的“半導體核輻射探測器用超低噪聲和高計數率前端讀出芯片研制與應用”,有效保障了涉核場所工作人員的輻射防護安全需求。
3、服務國家量傳溯源體系
社會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