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十年,我們終于成功打破國際壟斷,研制出了我們自己的雙色芯片。”近日,在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實景黨課活動現場,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黃立難掩喜悅之情。
今年2月,高德紅外自主研制的我國首款百萬像素級雙色雙波段紅外探測器,通過行業專家科技成果評價。這一成果打破了少數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使我國躋身國際紅外探測器芯片技術最前沿。
高德紅外人十余年不改科技報國初心,緊跟黨的步伐,矢志不渝攻關“卡脖子”技術,終于使我國躋身全球少數幾個能獨立研制大面陣制冷雙色紅外探測器及其應用產品的國家行列,高德紅外在全球熱成像市場的占有率也已躍居第二名。
十余年攻堅“中國紅外芯”
紅外探測器,可將捕捉到的紅外熱輻射能量轉換成肉眼可見的圖像,它能在全黑環境或惡劣氣候條件下開展高精度探測,目前被廣泛應用于工業、氣象、自動駕駛、航空航天等領域。與不少高精尖設備一樣,芯片是紅外探測器最核心的部件。
2008年起,黃立帶領公司專業人才,持續十年投入巨資開展科研攻關,于2017年研發出高性能制冷單色百萬像素紅外探測器芯片,成功打破西方封鎖。
彼時,少數西方發達國家已掌握百萬像素雙色紅外探測器芯片技術,并對我國實施技術封鎖。我國在大面陣、雙色探測器領域仍與之差距明顯。
雙色芯片與單色芯片最大的區別在哪里?黃立告訴記者,雙色芯片在單色芯片的基礎上加入另外一波段,可以根據目標在兩個波段的光譜特征信息進行對照,更加精準地判斷出識別物的具體屬性。如在汽車紅外智能輔助駕駛時,在夜晚或者惡劣天氣,單色紅外芯片能探測到汽車前方有目標出現,如使用雙色紅外芯片,便可識別出目標是人體、動物還是無生命障礙物。
他介紹,從單色芯片到雙色芯片,需攻克材料、工藝等多道難關。雙色芯片與單色芯片所用的材料完全不同,僅改進超晶格等特殊材料,他們就花費了3年時間。此外,雙色芯片承載的像素高達130多萬,每個像素在芯片都有一個焊點,數量是目前常規單色芯片的16倍,要在一個蠶豆大小的空間上制備如此密集的焊點,并保證各焊點之間互聯互通,難度可想而知。為了實現這一工藝,高德紅外的科研團隊做了數百次試驗。
2月底,省技術交易所組織的專家組對這一成果給出評價意見:該成果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填補國內空白,整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兩項關鍵指標均處國際前列。業內人士表示,該成果代表了我國紅外熱成像技術尖端水平,將推動紅外熱成像技術在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國防安全等領域的應用,并促進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
一雙“火眼”穿透疫情陰霾
2020年初疫情發生后,高德紅外公司生產的熱成像測溫系統需求激增,供不應求。特別是在武漢,高德紅外的產品成為重要的應急物資。
“危難時刻,我們必須不講條件地響應黨的號召。”疫情突襲武漢后,黃立迅速以企業掌門人和公司黨委書記的名義,向公司全體黨員發出了“逆行者”動員令:高德紅外不能停工,高德紅外有責任為武漢市和湖北省重要交通站點、全國各地的抗疫戰場提供保障!
號召發出后,該公司黨員聞令而動。公司黨委委員、總工程師黃建忠,在武漢封城三天后主動領命,帶著最新研發的紅外測溫設備,到協和醫院給CT室采集確診患者的紅外影像,當時他和患者最近的距離大概只有半米,整個過程持續了近3個小時。
“希望組織把我編入突擊隊,在抗疫一線考驗我。”該公司制造中心制造部員工姜波在疫情期間,多次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去年3月6日,他通過了考驗,火線入黨,成為一名光榮的預備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