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省出臺進一步提升產業鏈發展水平的實施意見,將傳感器等23條產業鏈納入全省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領域。寶雞作為全國最早的三大傳感器基地之一,是我國重要的壓力傳感器產業化基地,在《國家“十四五”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陜西省“十四五”電子信息產業規劃》中,寶雞傳感器產業被納入國家和全省“十四五”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布局節點。
渭濱區作為寶雞市傳感器產業的核心承載區,傳感器及產業鏈相關企業占到全市份額的80%以上。2019年,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提出打造傳感器之都目標后,渭濱區按照“平臺化聚集、產業鏈發展、跨行業融合、產學研結合”的發展思路,主動作為,積極行動,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傳感器產業快速發展。
發展藍圖更加清晰 品牌效應逐步顯現
寶雞市渭濱區委、區政府將傳感器產業納入全區四大新興產業之首,納入渭濱區“14711”發展戰略,成立工作專班,聘請專業機構,結合現有產業優勢和前沿技術,調研編制《渭濱區傳感器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渭濱區傳感器產業三年計劃》明確提出打造以MEMS(微機電系統)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傳感器產業鏈,形成“設計+制造+封裝+測試+整機產品+應用集成”的傳感器產業鏈,努力使渭濱區成為產業生態良好、產業優勢突出、品牌特色明顯、科技創新領先的國內傳感器及物聯網產業重要基地。
積極爭取省市支持,牽頭成立陜西省傳感器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寶雞市傳感器科協,聯合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通過建設傳感器院士工作站、專業研究院、公共服務平臺等支撐機構,形成“核心技術研發+產品研發+公共服務”的“三位一體”的傳感器創新體系。組織本地傳感器企業積極參加全國電子信息博覽會、絲博會、石油裝備跨國采購會,政府領導主動上門推銷、企業老總親自介紹,推介渭濱傳感器優勢。先后舉辦“智慧寶雞”傳感器科技產業高峰論壇、2019中國傳感器產業高峰論壇等全國性峰會,有效提升了“傳感器之都”的品牌影響力。
承載能力全面提升 發展活力顯著增強
為促進傳感器產業集聚壯大,渭濱區投資10.2億元,建設西部傳感器產業園,建筑面積8.3萬平方米,主要由傳感器孵化園、傳感器產業園、公共服務平臺和創新中心等三大功能主體組成,其中,傳感器孵化園已建成投用,入駐傳感器孵化項目8個,被評為市級科技孵化園區。傳感器產業園分兩期建設,一期已建成4棟五層框架結構廠房,正在進行道路管網、綠化亮化等室外工程建設,先期入駐項目已開始進場裝修。二期項目計劃于今年9月底開工建設,預計2023年建成投用。
緊扣鏈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加快傳感器產業重點項目建設。2021年全區實施傳感器產業化項目8個,總投資20.8億元。2019年,全區傳感器及相關產業產值為22億元,2020年達到25億元,年增長率達到了14.3%,預計2021年隨著傳感器產業園投入運營,全區傳感器產業產值將超過30億元。
下一步,渭濱區將按照全市工業強市“1459”工程部署要求,積極爭取國家在傳感器及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編制西部傳感器產業基地空間發展規劃,利用姜譚經開區這一平臺,將傳感器產業發展空間規模擴大至1500畝,構建“研發創新—生產制造—服務貿易—應用示范”的傳感器產業生態體系。力爭通過3~5年時間,將西部傳感器產業基地建設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傳感器產業基地,叫響傳感器之都品牌,為創建國家傳感器產業示范基地奠定良好的基礎。(記者 張偉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