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股說明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禾信儀器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25億元、2.20億元及3.12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58%,歸母凈利潤分別實現0.20億元、0.46億元及0.69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86%。同期,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3243.47萬元、3986.68萬元及3897.12萬元,分別占當期營收比例的26.00%、18.13%和12.48%。
在公司員工結構中,研發人員為135人,占員工人數的23.94%,這一支研發團隊是公司的中堅力量,分別涉及化學、物理、材料科學、測控技術與儀器、電子信息、分析化學、工業設計、自動化等數十個專業。
據陸萬里介紹,公司核心技術人員全部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多次負責或參與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86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等重大科研項目,承擔或參與項目涉及質譜分析技術應用的各個領域。
經過十余年的研發積累,禾信儀器已經構建了質譜研發、生產、測試、售后服務、品質控制及應用開發的整套技術創新鏈條,形成了從基礎研究成果向產業化應用轉化的技術創新能力體系,包括技術頂層設計能力、產品規劃設計能力、產品創新優化能力等。
招股說明書介紹,公司產品入選國家“十二五”重大科技成就展、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以及國家重點新產品,曾參與“雪龍號”南北極科考、東方紅II號黃渤海科考,并在廣州亞運會、南京青奧會、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APEC會議、杭州G20峰會、青島上合組織峰會等國家大型活動中承擔空氣質量監測及保障工作。
“其中,禾信質譜儀參與‘雪龍號’南北極科考重大工程,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是全國第一臺服務南北極科考的國產質譜儀器,展示出‘全天候、全時段、全地域’的高端質譜特性。”陸萬里強調。
(禾信儀器參與‘雪龍號’南北極科考重大工程)
陸萬里也坦言,公司面臨來自于國際企業的競爭壓力很大。“國內質譜行業目前發展比較艱難,一個主要原因在于整個產業以及上下游產業發展不足。質譜產業鏈非常長,上游包括精密電子、精密機械、特殊材料等,由于我國質譜行業本身尚處于起步階段,相關上游配套企業發展也還不足,因此國內質譜企業在參與國際競爭中不單單是與國際巨頭進行競爭,也是與國外成熟的質譜產業進行競爭,其難度非常大。”
但陸萬里表示,禾信儀器已做好了長期準備,將致力于培育與發展整個質譜產業鏈,打造質譜生態圈,這樣才有可能最終參與國際競爭,在科學儀器領域培育出一個民族品牌。
“未來,公司基于各項質譜技術,繼續進行產品研發和產業化,立足環境監測領域,并在醫療健康、食品安全、工業分析等領域進行市場拓展,努力成長為高端專業分析儀器及相關技術服務提供商,不斷提升公司在國內質譜儀應用領域的市場份額,縮小與國際知名分析儀器公司的差距。”
百億進口替代空間
作為化學分析的一項重要手段,質譜分析技術在2011年被國家列為產業關鍵共性技術,而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是制造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
ZionMarketResearch的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質譜儀市場規模為49億美元,2015年至2021年預計全球市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7.90%。據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測算,2018年至2026年全球質譜儀市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7.70%。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質譜儀進口金額整體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自2014年的44.68億元增加至2018年的96.77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1.00%。同樣是2014年-2018年,禾信儀器的營收從3838.75萬元增長至1.35億元,復合增長率達36.91%。
在陸萬里看來,隨著國家科研經費投入的增加、產業升級及質量提升的需求,以質譜儀為代表的先進分析檢測設備將迎來新一輪的市場增長。同時,在國家鼓勵國產替代以及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大背景下,為國產質譜儀器帶來了新的市場機會。
本次登陸科創板,也是禾信儀器的一項新征程。根據招股說明書,公司發行股份1750萬股,募集資金總額3.10億元,將分別投入到質譜產業化基地擴建、研發中心、綜合服務體系建設等幾個項目,上述項目將系統提升禾信儀器生產銷售能力以及技術研發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