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4月19日訊 隨著中美關稅沖突層層加碼,高端科學設備儀器國產化預期不斷升溫。近日,該領域傳來多則消息:
泰坦科技昨日公告,子公司上海勤翔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發布自主研發的高端科研儀器IVScope8000Pro小動物活體成像系統,該產品具有自主創新的高精度光學系統設計,關鍵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進口產品水平。
4月17日消息,國儀量子在2025年實驗核磁共振會議展示前沿成果。據了解,該公司研發的順磁共振波譜儀等產品已實現量產交付,其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正在加緊調試,預計近日實現交付。
目前,國內科學儀器面臨進口依賴度高、貿易逆差大、國產化率低等問題。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近年來我國儀器設備進口總額保持在800-1100億美元左右,出口額在700-1000億美元左右,存在較大的貿易逆差。質譜儀、色譜儀、光譜儀等高端領域均由進口品牌占據市場主導份額。科研儀器細分賽道國產化率普遍較低。
國投證券認為,在美國對科學儀器加強出口管制及關稅等因素共同影響下,國內科學儀器產業鏈自主可控的重要性、迫切性和戰略意義再次上升。
綜合多家券商研報來看,隨著科學儀器進口難度和成本加劇,國內市場預計將加快重塑:
信達證券指出,為解決技術“卡脖子”問題,近年來國家頻繁出臺政策支持采購國產儀器、鼓勵創新研發。本次關稅增加直接導致科學儀器進口成本上升,倒逼國產儀器替代進程。
中信證券則表示,在美國出口管制與關稅不斷加碼的背景下,國產科學儀器面臨供應鏈、技術“雙脫鉤”局面,倒逼全產業鏈自主可控升級,行業發展迎來重大戰略機遇。
從具體細分領域來看,實驗耗材及科研試劑方面,國投證券指出,如色譜填料和一次性塑料耗材等實驗室關鍵耗材產品的國產化率較低,生物科研試劑的國產化率僅10%左右。出口業務尤其是出口美國業務占比較小的企業,若在美國競爭者進口中國長期受影響的情況下,有望受益于國產替代進程加速。
高端儀器設備方面,華龍證券表示,美國加大對華高端科學儀器的管制力度,倒逼質譜儀等高端儀器自主可控的進程提速。民生證券則認為,地緣政治因素有望驅動流式細胞儀國產替代進程加速,此外,受益于特別國債在高端儀器領域的持續投入,科學儀器行業增速有望持續恢復。《科創板日報》此前報道亦指出,部分上市公司孵化平臺,主攻高端質譜,已經做出了一些成績。
從投資層面來看,國投證券表示,科學儀器是自主可控主線下的核心賽道,在美國出口管制和所謂“對等關稅”多重影響下,國產廠商正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具體到投資策略,上海證券稱,“對等關稅”拉鋸時期,建議關注半導體設備、儀器儀表自主可控和紅利股短期對沖。
據《科創板日報》不完全統計,這些A股上市公司在科學儀器賽道有所布局:
(科創板日報 張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