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金融嚴格監管的背景下,制造業融資渠道變窄,融資成本逐漸上升,作為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機床工業,一旦資金鏈斷裂,會對企業生產和后續研發造成嚴重影響。《產業升級——資產融資助力機床市場發展白皮書》披露:通過融資方式采購新設備是整個機床行業的普遍需求。由于許多機床用戶都是中小企業,難以獲得銀行貸款支持來購買設備,因此對融資的需求日益增長。機床制造利潤偏低,且從投資到獲得回報又需要開發和升級,這一系列漫長的過程在短期內無法獲得高利潤回報,使得投資方轉而投向其他市場,機床行業整體融資更加艱難。
(六)技術人才稀缺
機床行業是個專業度極高的行業,越是高端的數控機床,越是需要能夠熟練掌握機床調試的技術人才,但是這樣的人才在我國十分稀缺,培養一個成熟的機床技術工程師起碼要三至五年的時間,這也導致了我國高端機床產量的嚴重不足。無法生產高端機床就無法培養能夠掌握高端機床的新技術人才,導致機床行業陷入了死循環。機床專家陳循介曾憂慮地表示,機床行業在人才上出現了斷代,建立一個有利于機床工程師進行技術創新的環境很重要。雖然中國的教育基礎很強大,但在技術人才培養上卻比較輕視。像日本,美國,德國很大一部分年輕人會選擇去技術學校學習。而中國的年輕人但凡能考入大學,都不會選擇去技術學校,這直接導致了我國技術人才的短缺。
三、不平坦的學習之路
(一)以行業需求拉動生產的發展模式
日本是依靠本土汽車產業的生產需求來反向拉動機床產業的整體水平,但中國本土汽車行業技術相對落后,市場需求量少、整體生產規模不足,無法實現帶動機床行業的整體發展能力。中國大部分汽車市場實行的是用市場換技術、依靠引進外資,汽車核心產業技術仍然在外資集團手里,所以中國目前無法學習日本借助本土汽車產業來帶動機床產業的發展模式。
(二)以并購提升技術能力的發展模式
2004 年至 2010 年期間中國開始學習美國啟動了海外并購策略,中國機床企業的并購目的地主要是德國。例如,北京第一機床收購了德國頂級品牌瓦德里希科堡,杭州機床廠收購了德國磨床 aba,大連機床廠控股了專注航天航空領域的茲默曼,哈爾濱量具集團收購了德國測刀儀專家凱獅。但這些并購后來都發生了大量的消化不良,我國的機床行業整體水平與并購后的機床企業無法匹配。杭州機床廠收來了的 aba,在 2010 年申請破產,被德國同行接收;哈爾濱量具集團收購的凱獅,也在 2010 年申請破產;北京第一機床收購的瓦德里希科堡,2011 年后連年虧損;大連機床收購的茲默曼,又被原股東收購了回去。海外并購大多都以失敗告終。中國機床企業在處理跨國并購的管理、技術和文化融合能力明顯不足,這給中國機床行業一個深刻的教訓。
現在中國機床行業面臨多方位困境、市場極度萎縮,這說明中國機床體系,已經進入了僵局,唯有重構一套全新的體系才能獲得重生。
(三)新的發展方向
目前我國數控機床的智能化技術尚處于起步階段,“數控機床—數控機床智能化—智能機床—智能制造車間—智能制造工廠—智能制造大系統”的技術發展進程,是機床行業的發展進程。
△ 圖-1智能機床發展進程圖
智能化機床是對制造過程能夠做出判斷和決定的機床,是數控機床發展的高級形態。隨著科技不斷創新,智能化機床作為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將成為智能生產系統的關鍵加工設備。數控機床智能化技術發展重點關注數控加工,發揮技術輔助作用,減少繁瑣和重復的任務,以及機床機械設計與數控系統智能化協同創新、機床整體結構的創新和數控系統智能化功能的提升。在互聯網等新技術的應用下,數控機床智能化技術得到了良好的發展,其中工業互聯網在數控機床智能化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動機床行業的互聯、集成,實現真正的機床行業智能化升級。
四、借助工業互聯網解決機床困境思路
工業互聯網是工業 4.0 時代下實現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助力。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為標志的工業 4.0 時代,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成為新的生產力,這為機床行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