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汽車雷達無線電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提出,為推動汽車智能化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將76-79GHz頻段規劃用于汽車雷達。
《規定》要求,76-79GHz頻段主要使用場景包括自適應巡航控制(ACC)、防撞(CA)、盲點探測(BSD)、變道輔助(LCA)、泊車輔助、后方車輛示警(RTCA)、行人探測等。在該頻段內設置、使用汽車雷達,無需取得無線電頻率使用許可、無線電臺執照,但應當遵守國家道路交通安全、環境保護、市場監督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門的要求。
汽車雷達是在智能交通系統中通過傳感器監控車輛速度和距離的輔助手段。一位自動駕駛領域的專家介紹說,從早期各類防碰撞預警等功能的普及,再到AEB、ACC、LAK等這類涉及到橫向或縱向控制功能搭載量持續提升,雷達單車搭載量近年來持續上升,快速拉動了毫米波雷達市場的高速發展。
根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1-12月中國市場前裝角雷達搭載量為414.28萬個,同比增長72.53%;前向毫米波雷達上險量535.72萬顆,同比增長38.43%。
隨著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市場的發展,汽車雷達這一核心傳感器的技術與性能不斷迭代升級。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性能指標更高的77GHz毫米波雷達開始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為了引導技術升級,《規定》提出,國家無線電管理機構不再受理和審批24.25-26.65GHz頻段車載雷達無線電發射設備型號核準申請。自2024年1月1日起,停止生產或者進口在國內銷售的24.25-26.65GHz頻段車載雷達設備。
華安證券尹沿技認為,隨著《規定》出臺,汽車雷達迎來從24GHz向77GHz演進的技術升級。當前77GHz車載雷達的價格約為24GHz產品1.8倍,技術升級帶來了雷達在下游自動駕駛市場價值量的提升,加速上游相關產業鏈的成熟。
根據IDC的預測,2024年全球L1-L5級自動駕駛汽車出貨量預計將達到約5425萬輛。假設每輛車平均5顆毫米波雷達,價值量在1000元,則每年的市場超過500億,空間巨大。(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記者 李雁爭)
《汽車雷達無線電管理暫行規定》解讀
1、什么是汽車雷達?汽車雷達有什么作用?
本《規定》所稱汽車雷達,是指安裝在汽車上的一種毫米波雷達,作為機動車的一部分,在機動車出廠前已完成裝載及功能性、安全性測試,為機動車智能駕駛提供輔助手段的無線電定位業務移動電臺。汽車雷達主要用于自適應巡航控制、防撞、盲點探測、變道輔助、泊車輔助、后方車輛示警、行人探測等,具有在雨雪等惡劣天氣條件下穩定檢測目標的優勢。
2、制定《規定》的背景?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汽車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技術加速演變,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性能不斷提升及廣泛應用,汽車雷達作為必不可少的傳感器之一,是實現機動車單車智能的重要手段。無線電頻率是汽車雷達工作高度依賴的關鍵資源,為規范和引導汽車雷達無線電頻率使用,減少汽車雷達與其他無線電業務或臺(站)之間的有害干擾,亟需完善相關管理規定。一是自動駕駛技術快速發展,對汽車雷達在分辨率、探測精度和可靠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現有的24GHz和77GHz頻段的頻率規劃難以滿足汽車雷達的技術發展需求,迫切需要為其規劃更大帶寬的使用頻率。二是2015年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WRC-15)作出相關決議,將76-81GHz頻段劃分為汽車雷達全球協調一致的使用頻段。三是2019年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WRC-19)將24.25-27.5GHz頻段劃分為全球協調一致的5G毫米波使用頻率,世界部分國家已逐步引導汽車雷達的使用頻段向更高的77GHz頻段遷移。
3、我國汽車雷達的無線電管理政策歷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