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屬于東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依托流程工業綜合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及遼寧省紅外光電材料及微納器件重點實驗室建設。主要以新型光電子材料的研發為基石,發展新型智能光電器件及系統、多功能智能光電傳感器、以及新型光電轉換器等微納光電子器件,注重光電材料提純-合成-性能-應用研究及其智能光電器件整機研制,開展基礎性、前瞻性、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創新研究。
官網:http://www.ise.neu.edu.cn/mainm.htm
20、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
主要研究方向:敏感功能材料及氣體、濕度、壓力、電化學傳感器等
主要研究單位:吉林省氣體傳感器重點實驗室、集成光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納信息材料與器件“111”創新引智基地
學院前身是吉林大學半導體系,由我國著名半導體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高鼎三教授于1959年創建。學院始終面向世界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開展科學研究,形成了以光電子學和傳感器為鮮明特色的研究方向。近十年來承擔國家、省部級等科研項目657項,到款科研經費4.62億元;發表SCI檢索論文2963篇,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236項,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獲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10項。
官網:https://ee.jlu.edu.cn/
21、西南交通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主要研究方向:氣體傳感器、現代新型傳感器等
主要研究單位:電子工程系、微電子技術實驗室、自動化與智能工程系
西南交通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是隨著時代和國家戰略需求發展起來的學院,學院擁有包括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在內的4個教學型實驗室、14個研究型實驗室、8個共建實驗室,建成了國內唯一集通信網絡與信息安全系統為一體的“現代通信網絡與信息安全實驗平臺”,擁有國內一流實踐教學條件。
官網:http://sist.swjtu.edu.cn/index.do?action=index
22、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
主要研究方向:慣性傳感器、陀螺儀、角速度傳感器、諧振式質量流量傳感器等
主要研究單位:光電技術研究所、精密儀器與量子傳感技術研究所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源于1952年北航建校伊始成立的飛機設備教研室,1958年為滿足“兩彈一星”慣性制導的急需,由錢學森先生提議我國慣性技術的奠基人林士諤先生創建了“航空陀螺及慣性導航”研究室,以此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航空陀螺及慣性導航專業。學院科研實力雄厚,在先進慣性器件與系統、精密光機電測試、航天器姿態測量與控制、先進傳感技術等方向上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
官網:http://yqgdxy.buaa.edu.cn/index.jsp
23、暨南大學光子技術研究院
主要研究方向:光纖傳感器、電化學傳感器、生物傳感器等
主要研究單位:-
研究院擁有“微納光學與光子器件”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11引智基地)、廣東省光纖傳感與通信技術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天地一體化無線光融合通信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建有硅基光子集成、納米級電子束光刻、光纖拉制等公共實驗室和8個專門實驗室。
官網:https://ipt.jnu.edu.cn/
24、武漢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
主要研究方向:虛擬儀器與智能信號處理、傳感技術
主要研究單位:-
學院在工業與自動化儀表、微納測量、傳感器、多傳感信息融合等領域承擔多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儀器儀表專項等研究。
官網:https://eea.whu.edu.cn/
25、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
主要研究方向:柔性傳感器、氣體傳感器、光纖傳感器及相關敏感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