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市場監管總局以“構建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 服務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
市場監管總局新聞宣傳司新聞宣傳處處長唐冀平: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各位參加市場監管總局專題新聞發布會。加快構建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是適應國際計量體系深刻變革的時代要求,也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撐。近期,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科技部、國資委等有關單位印發了《關于加強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將逐步推進有關工作。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我們邀請到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一級巡視員張益群先生為大家介紹文件相關情況。我們還邀請到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副司長朱美娜女士、科技部基礎司副司長鄭健先生、國資委科技創新和社會責任局副局長方磊先生參加會議,回答大家的提問。
首先請計量司一級巡視員張益群先生介紹相關情況。
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一級巡視員張益群: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與大家見面,就市場監管總局、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有關情況與大家進行溝通交流,并記者朋友們的提問。首先,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指導意見》的總體情況。
一、《指導意見》出臺背景
門捷列夫曾說過:“沒有測量就沒有科學”。測量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是突破科學前沿、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技術基礎。一個國家的測量能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本國科技、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和能力,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也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撐。近年來,西方發達國家不斷加大對先進測量技術、測量裝備的研發投入,以謀求新一輪全球競爭中的優勢地位。可見,測量能力和水平對國家的創新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計量事業得到快速發展,國家整體測量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獲得國際互認的國家校準與測量能力達1779項,位居世界前列。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部分領域量值傳遞溯源能力還存在空白,關鍵測量技術有待突破,高端測量儀器儀表和核心零部件長期依賴國外。特別是國際單位制量子化變革,開啟了以測量單位數字化、測量標準量子化、測量技術先進化、測量管理現代化為主要特征的“先進測量”時代,國際計量格局不斷發生變化,世界測量秩序不斷重構。在新時代背景下,急需根據現代測量需求的變化,進一步強化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建設,全面提升國家整體測量能力和水平,服務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基于此,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的有關要求,在充分調研和借鑒國外先進做法的基礎上,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知識產權局,共同出臺了《關于加強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
二、《指導意見》的主要內容
《指導意見》主要內容可概括為“一個出發點、十一項重點任務、六項保障措施”。
一個出發點。鼓勵和引導社會各方資源和力量,構建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提升國家整體測量能力和水平,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十一項重點任務。主要包括:建立先進量傳溯源體系;優化計量基準標準和標準物質建設;加快先進測量技術研究;推動先進測量儀器設備的研發和應用;建設國家先進測量實驗室;提升企業測量能力和水平;推進測量數據積累和應用;完善先進測量技術規范;優化先進測量技術服務;發揮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推動作用;培養先進測量人才隊伍等內容。
六項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制度保障、加大財政支持、強化知識產權戰略、普及先進測量理念、加強國際測量合作等六項具體措施。
三、《指導意見》的主要特點
《指導意見》主要體現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