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在2019世界傳感器大會上,鄭州高新區發布“智能傳感器產業十條”政策,推動中國(鄭州)智能傳感谷建設。
按照中國(鄭州)智能傳感谷產業發展規劃以及三年行動計劃的主要內容,鄭州高新區系統構建了包括房租及購房支持、落戶及項目獎勵、服務體系建設支持、市場培育及開發支持、擴大規模獎勵、技術研發支持、人才獎勵、金融及資本市場獎勵等八個方面的內容。
“發展智能傳感器產業是鄭州高新區經過深思熟慮的,是基于現有產業基礎作出的正確的戰略規劃,因此是理性的、堅定的。”鄭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新亭說。
鄭州高新區作為中國(鄭州)智能傳感谷核心區,在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方面,培育了漢威科技、新天科技、新開普、光力科技、天邁科技等主板上市公司為代表的多家“隱形冠軍”企業,全省約80%的傳感器企業集中在高新區,多個傳感器品種已形成較完善的產業鏈。擁有河南省智能傳感器創新聯盟、河南省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物聯網研究院、協同創新平臺等一批產業平臺,良好的智能傳感器產業基礎和創新優勢已經初步顯現。
“ 世界傳感器大會的成功舉辦、《中國(鄭州)智能傳感谷產業發展規劃》的出臺以及鄭州高新區‘智能傳感器十條’發布,體現了省、市、區對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以及共同推動產業發展的決心。”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尤政說。
王新亭說,未來,鄭州高新區將在省、市支持下,建設約3平方公里左右的智能傳感器產業小鎮,打造智能傳感器材料、智能傳感器系統、智能傳感器終端“三個產業集群”,發展環境傳感器、智能終端傳感器、汽車傳感器“三個特色產業鏈”,經過3至5年的努力,建成千億級國家智能傳感器產業基地。
政策解讀
“智能傳感器產業十條”政策
為促進傳感器產業發展,省政府、市政府制定專項行動,強化政策支持,明確提出經過3-5年的努力,智能傳感器產業成為全省新興領域的標志性產業,發展水平跨入全國先進行列;到2035年,中國(鄭州)智能傳感谷成為較強國內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成為全國一流的智能傳感器產業基地的發展戰略及目標。
一是在房租及購房支持方面,實繳注冊資金200萬元以上的新落戶智能傳感器企業,完成約定經營指標并經認定后,按照“先交后補”的形式,連續三年對其租用自用生產、辦公、研發場地房租進行定額補助(科研設計類企業補助面積原則上人均最高15平方米,生產制造類企業補助面積原則上人均最高30平方米),補助金額參考首年租金額(租金價格參照周邊同類型房屋租金價格),單個企業租金三年累計最高500萬元;購買自用辦公用房的,按1000元/平方米給予企業一次性購房補助,單個企業購房補助最高100萬元。
二是在落戶及項目獎勵方面,經認定新落戶的智能傳感器企業,按照實繳注冊資金的2%給予獎勵,用于支持企業運營;對從事《中國(鄭州)智能傳感谷產業發展規劃》中列明的產業重點領域(智慧城市領域、環境監測傳感器、智能終端傳感器、汽車傳感器)的企業,額外給予3%獎勵。單個企業獎勵最高300萬元。
對新落戶的及本地現有智能傳感器企業,在高新區實際投資500萬元以上的智能傳感器項目,經創新發展局認定后按設備及軟硬件系統購置額(不含稅)的5%給予企業補貼,同一企業累計補貼最高200萬元。
三是在服務體系建設支持方面,鼓勵企業聯合高校院所、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建立MEMS研發中試(驗證)平臺、智能傳感技術(產品)檢測公共服務平臺等各類服務平臺。通過省級認定后,對其三年內所需實驗場地按照認定當年租金額進行定額補助(包括使用自有場地,租金價格參照周邊同類型房屋租金價格),補助面積最高1000平方米。
對MEMS研發中試(驗證)平臺備案后購置通用、基礎性的儀器設備以及購置或定制大型數據庫、軟件平臺投資額,經驗收確認后給予30%補助。對其他類公共服務平臺備案后購置通用、基礎性的儀器設備以及購置或定制大型數據庫、軟件平臺投資額,經驗收確認后給予30%補助,補助最高1000萬元。